没名校背景没资源?我在四线小城靠这招练出核心本事
更新时间:2025-08-15 17:14 浏览量:2
前几天跟大学同学视频,他在一线城市做互联网,说他们公司招新人都要 “有底层能力”。
挂了电话我挺自嘲:咱在四线滨海小城,守着个私企,下班就去海边遛弯,哪有那条件?
但转念一想,我写公众号那点本事,不就是在这小城攒出来的?小地方缺资源,但不缺 “练本事的笨办法”。
01 用 “慢功夫” 啃 “硬骨头”
四线城市节奏慢,好处是能沉下心啃一个东西。
我学写文章时,没报过贵课,就把本地晚报上 “民生版” 的文章剪下来,一篇篇拆:开头怎么抓人的?中间怎么说清事的?结尾怎么留念想的?
拆了半年,突然就懂了 “写东西要贴人”。
你学手艺别着急,在小城里找个老匠人跟着,他做一遍你看一遍,你做一遍他指一遍,慢是慢,但底子扎实。
大城市讲究 “快学”,小地方适合 “深扎”。
咱在小城,没那么多 “大机会”,但小场景够多。
我练 “把话说清楚”,就是在车间跟工友聊天练的:
讲个设备原理,得让初中没毕业的老周听懂;说个政策新闻,得让爱抬杠的老王信服。
后来写公众号,就用这口气写,反而比那些 “高大上” 的文有人看。
你开小超市的,练 “记客户喜好” 的本事,就是底层的 “用户思维”;
你开网约车的,练 “选路线” 的本事,就是底层的 “优化能力”。
小场景练出的本事,扎实得很。
我在本地论坛上找了个 “中年学习群”,就十几个人:有开饭馆想学法务知识的,有当老师想做短视频的。
每周五晚上在海边烧烤摊聚,谁学了新东西就讲,谁遇到坎就帮着想。
有次我写文章卡壳,开饭馆的老李说:“你就当给来我饭馆的客人讲故事呗,别端着。”
一下就通了。小地方圈子小,但找几个同路人不难。
别一个人闷头学,找两三个人搭个伴,你帮我看看,我帮你想想,比一个人钻牛角尖强。
底层能力跟在哪没关系,跟肯不肯用 “笨办法” 有关系。
在小城,不用追时髦,不用赶风口,把小场景用好,跟慢功夫死磕,再找几个人搭个伴,本事自然就攒出来了。
你在的小城有啥 “练本事的小场景”?是菜市场还是车间?评论区说说,说不定能给别人指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