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选》:为啥你开的会总像“盲人摸象”?学会这招,效率翻倍!
更新时间:2025-08-12 20:49 浏览量:4
你肯定遇见过这种情形:
明明说了下午开会,到了地方才发觉,有人抱来一摞报表,有人就揣个空本子,还有人压根说不清要聊啥。
东拉西扯耗了好几个钟头,问题没解决几个,散会时大家还迷迷糊糊:
“刚说的办法,到底按哪个来啊?”
其实,开会低效的根本原因,从发通知那一刻就埋下了。
毛主席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里说过:
“开会要事先通知,像出安民告示一样,让大家知道要讨论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并且早作准备。”
这话放到今天,照样说到点子上,会开得顺不顺,关键就看这“告示”写得透不透。
不少人发会议通知,就一句“某天下午开会,准时来”。
这哪叫通知?简直是让人瞎跑一趟。
大家到了会场才瞎猜:
“是说上周那活儿,还是新方案啊?”
时间全耗在对齐想法上,哪还有心思解决问题?毛主席说过:“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
开会的核心是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先得把问题拎清楚。
发通知时,必须把要讨论的事儿“说死”,不能含糊。
比如某天下午开会,聊某项目为啥慢了,咋补上来,具体说这几桩事:
一是慢在哪儿了,二是手里的资源够不够补进度,三是新的时间点咋定。
得让每个人看到通知就心里有数:“哦,这次就是冲着这几件事来的。”
就像射箭前先画好靶心,大家才知道箭头该往哪儿落。
问题说不明白,讨论就只能稀里糊涂,最后准是说了跟没说一样。
有人可能会说:“我把问题说清了,还不够?”
不够,因为每个人对“准备”的理解差太远了:
有人觉得想想就行,有人觉得得查点数据,还有人觉得来了听着就成。
毛主席讲过:“不打无准备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
这“准备”不能靠猜,得一条一条写清楚。
通知里必须加一句,提前准备这些:
负责某环节的同事,带近阵子的进度表;
所有人都琢磨琢磨自己觉得慢的关键原因,至少写几条;
对补救办法有想法的,提前简单列个谱。这样一来,没人能混水摸鱼。
你要的是带着家伙来干活,不是空着手来闲聊。
准备得越具体,开会时聊的才越有分量。
不然就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永远不在一个频道上。
最让人窝火的会议,是开了半天不知道要个啥结果。
有人觉得大家想法凑一块儿就行,有人觉得得定个具体办法,还有人觉得下次再聊也成。
最后散会,看似说的不少,其实啥也没敲定。毛主席强调:“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开会前,就得把这次必须拿出啥结果说清楚。
比如这次会散前,必须定下来:
一是慢的几个核心原因,二是接下来补进度的具体法子,三是谁来负责,啥时候检查。
说清了必须弄出啥,大家才不会东拉西扯。
就像爬山前先说好山顶见,不管走哪条路,终点是明确的。
没结果的会议,就是在糟践所有人的功夫。
还有个藏着的麻烦:“等”。
通知写的某时开会,有人过会儿才到,有人再过会儿还在找地方,好不容易人齐了,前面的人早就没了耐心,后面的讨论自然心不在焉。
毛主席说:“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会议纪律里,时间规矩是头一条。
通知里必须写死:
某时准时开始,迟到的这次就别掺和讨论了;
会开多久就结束,每个问题最多聊多长时间。
别觉得太较真,这样大家反而更当回事。
你把别人的时间当回事,人家才会把这会当回事。
拖拖拉拉的会,就像漏气的气球,越往后越没劲儿,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其实,开会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
而“安民告示”式的通知,说白了就是给大家一张“一起干活的地图”。
知道去哪儿,带啥东西,要拿下哪个山头。
毛主席的智慧,从来不是书本上的字,而是能用上的法子。
把会议通知从“催命符”变成“作战图”,你会发现,原来高效的会,能省出那么多功夫干实事。
你平时开会,最头疼啥?是通知没说清,还是聊着聊着跑题了?欢迎评论区说说你的事儿。
关注我,咱们一起从毛选中汲取智慧,把生活和工作的事儿弄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