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武人怎样练才能出功夫?需悟性,更要放下
更新时间:2025-08-06 18:39 浏览量:6
今儿搜集素材的时候,发现一张彰显功力拳架的照片,分享各位。
练拳十年,套路滚瓜烂熟,一动手却发不出劲;站桩三年,膝盖磨出老茧,身子还是松不下来 —— 这问题,老辈人早说透了:出功夫,不光靠练,更得靠 “放” 与 “悟”。
当代人练拳,大抵两条路。
一条是 “玩票”:
架子走得顺,能活动筋骨、对付个街头小麻烦,够了。
想沾技击的边,加些搏击摔跤的巧劲,也算没白折腾。
另一条是 “真练”:这就得 “放下” 了。
要么是童子功打底,从骨头缝里透着拳的劲;
要么就得断了俗念 —— 酒色财气别沾,杂心思别留,一天 24 小时,心里眼里只有桩功、拳架、圣贤理。
老辈说 “以出世精神行入世”,练拳到这份上,就不是单纯练手脚了,是练心、练命。
拳成了,人生也就通透了。
李忠轩老讲浑圆桩,说要 “用眼神把自己放出去,像登山望景时,一身累全消了”。
这感觉你肯定有过:累到直不起腰时,猛一站到山顶,看万里河山铺在眼前,心 “腾” 地敞亮了,浑身乏劲没了,只剩股子说不出的舒坦。这瞬间,忘了自己是谁,忘了胳膊腿在哪 —— 这就是 “神化”,是身心跟天地拧成一股劲的窍诀。
悟性就藏在这 “刹那” 里。
常人就一闪,练家子得把这 “闪” 练成 “常”。为啥?刚忘形,转眼就想 “我是谁、我站得对不对”,一落回俗念,那点天地气脉就断了。
练拳修道,说到底是跟自己的 “心思” 较劲:
能一直 “醉” 在那片混沌里,让身子跟着天地的劲慢慢转,功夫才能往骨头里钻。
内家拳讲究 “化脑子”:站桩行拳,别惦记 “站多久、酸不酸”,要像佛家说的 “24 小时在定中”。
拳架是规矩,把散了的神气拢回丹田,从涓涓细流汇成洪涛,再走 “炼精化气、炼气化神” 的路 —— 这是易骨、易筋、洗髓的硬功夫,技击时抬手就有,全是先天本能。
外家拳看似 “硬”,实则也离不了 “放下”。
少林蹲马步,得找坟地、半夜练,练的就是心定;八极拳入门先站两仪桩,师傅只说 “脑子里只剩拳”,站过三年,再练易筋经重塑身子,出来的劲能跺碎金砖、拍烂八仙桌。
内家要悟性,外家要熬苦,但最后都得落到 “一心不乱” 上。现在人说武术是 “花架子”,缺的就是这份 “死磕”:马步站不到半小时就撤,桩功刚酸就停,哪来的真劲?
散打鞭腿、泰拳摆踢是猛,但那是死练肌肉催出来的,到了头就上不去,拼的是先天本钱。可马步蹲出来的腿劲、丹田养出来的内劲,是从骨头缝里透出来的,不一样。
老辈说 “拳不打人功打人”,套路再花,里头没东西,就是瞎蹦跶。想真出功夫,内家得放下七情六欲,往深了悟天地合一;外家得扛住苦,一步步磨出筋骨劲。不然,不如就当玩个乐子 —— 毕竟,真功夫从来不是 “练会” 的,是 “放下” 和 “悟透” 后,自己长出来的。
练拳如修行:放得下俗念,悟得到天地气脉,功夫自然上身。
你,准备好 “真练” 了吗?
温馨提示:网络文章要结合自身的体征,是否适合自己,要辩证地看,不盲从。祝各位武运昌盛,拳艺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