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红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绣花功夫里的家国情怀——从豫西南实践看新时代治理之道

更新时间:2025-08-11 15:26  浏览量:10

8月10日,河南省委书记刘宁深入南阳市镇平县、淅川县调研,在这片兼具南北风情的土地上,民族团结的繁花与生态保护的清流交相辉映。镇平县以玉雕师的匠心雕琢民族团结,淅川县以治水者的执着守护一库碧水,两地用“绣花功夫”诠释了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深刻内涵。这种将家国情怀转化为具体实践的能力,正是当代中国治理智慧的生动体现。

绣出团结新图景。“玉不琢,不成器”的古老智慧在镇平县焕发新生。这里把民族团结视为需要精心雕琢的“和田美玉”,以党建引领穿起基层治理的“金线”,用特色产业编织共同富裕的“锦缎”。党员干部如同技艺精湛的绣娘,在社区网格中飞针走线:维吾尔族群众的玉器店获得创业扶持,汉族党员与少数民族家庭结对帮扶......这些细密的“针脚”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图案日渐清晰。尤其令人称道的是,当地将玉文化产业打造为各民族共同致富的载体,让各族群众在共同劳动中增进理解,在共享发展中凝聚共识,实现了“美美与共”的生动局面。

“智慧护水”保水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淅川县,将“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的政治责任转化为科技赋能的创新实践。这里的水质监测系统犹如一套精密的“电子绣花针”,全天候“刺绣”着水质变化的图案:自动水质监测适时传送监测数据,无人机在水面穿行进行巡河,水下机器人像精准的“绣花针”探查污染源,大数据平台则如“绷架”般托起整个监测网络。在防汛关键期,三个责任人制度确保每段堤防都有“绣娘”守护,三个重点环节制度让每处险工险段都得到精心“修补”。这种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治水智慧相结合的治理模式,让生态保护既有"千里眼"的视野,又有"绣花针"的精细。

精微之处见真章。两地的成功实践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国家治理既需要"大写意"的格局,更离不开"工笔画"的细腻。镇平县的民族团结进步不是停留在标语口号上,而是体现在每家每户的增收账本里;淅川县的生态保护不仅满足于水库水质达标,而是追求每个监测点的水质都优良。这种"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治理哲学,正是中国传统政治智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现代演绎。当党员干部都能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对待每项工作,以"事事精益求精"的态度处理每个细节,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就能在万千个"绣花功夫"中渐次呈现。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回望,从大禹治水"疏九河"的古老传说,到今日"守护一库碧水"的生动实践;从"五方之民共天下"的历史传统,到新时代"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温馨画面,中华民族始终在精耕细作中书写文明传奇。镇平与淅川的实践启示我们:新时代的治理创新,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更要有"功力必定有我"的信念。唯有以绣花般的耐心、匠人般的专注,一针一线密密缝,才能织就锦绣河山,绣出家国安康的壮美画卷。

场馆介绍
红剧场,原为崇文区工人文化宫大剧场。“天创国际演艺”投入红剧场巨资改造剧场,使得观赏条件彻底改善,仅在剧场外观的制作与包装上,就使用了80多吨钢材。这个下了大成本引进了灯光和舞台硬件的剧场希望带来强烈的...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崇文区幸福大街44号
乘6路、8路、34路、35路、36路、41路、60路、116路、705路、707路、743
红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