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红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石横三绝有多横?枪挑飞蝇、棍断青石、拳震狂徒,歌谣藏功夫传奇

更新时间:2025-08-08 22:06  浏览量:1

在山东石横的老街深巷里,至今流传着一句朗朗上口的歌谣:“徐家枪、梅家棍、邹家皮锤不用问”。短短十三个字,道尽了当地三门功夫的赫赫威名。这不是夸张的噱头,而是百年间用真功夫攒下的口碑——枪能挑落飞蝇不伤翅,棍可断石裂木力千钧,拳能震退狂徒护一方。石横三绝,到底有多“横”?

“枪扎一条线,棍扫一大片”,在石横,徐家枪的“线”里藏着太多门道。

清康熙年间,梅占魁、邹光振两位武林高手定居石横,徐家先祖拜师学艺,将梅家棍法的灵动、邹家拳法的刚猛融入枪法,硬生生创出独步一方的徐家枪。它以杨家枪的凌厉为骨,拐子枪的诡谲为魂,72路花枪更是精髓——练到极致时,枪尖能精准挑落空中飞蝇,却不伤翅膀分毫;枪杆能硬抗三节棍重击,纹丝不动。

清末民初,徐家枪传人徐茂勋在华东武术大赛上一战成名。他持枪而立,枪尖悬一枚铜钱,任对手挥刀猛劈,铜钱落地时,枪杆完好无损,而对方刀刃已卷。赛后,陈毅元帅观其枪法,赞道:“好一个刚柔并济,这枪里有中国人的精气神!”

如今在石横小学的武术课上,仍有孩子练着简化版的徐家枪。老教头徐光洪常说:“枪是死的,人是活的。徐家枪的‘横’,不在能伤人,在知进退——该护人时挺身而出,该收势时毫厘不差。”

若说徐家枪是“巧”,梅家棍便是“猛”。

梅家棍法由梅占魁所创,太棍、五虎群羊棍、盘龙棍各有妙用。太棍长丈余,横扫时能断碗口粗的树干,当年梅家护院,一根太棍立在门内,宵小之辈望而却步;五虎群羊棍更绝,单人舞棍时,棍影如墙,五人围攻竟近不了身,故名“群羊”——如虎入羊群,游刃有余。

最传奇的当属梅家传人梅冠军。光绪年间,他随驾出行,遇刺客突袭,梅冠军手持盘龙棍,左拨右挡,棍身盘旋如蛇,三招之内便将刺客制服。因护驾有功,他被提拔为江西守备,梅家棍也由此名声大噪,成了“护卫”的代名词。

如今梅家后人梅玉德仍在传艺,他常给学徒讲一个故事:早年有镖师路过石横,不服梅家棍威名,执意比武。梅玉德的爷爷梅桂春(女)手提一根齐眉棍,只守不攻,镖师连劈十数棍,皆被棍身轻巧化解,最后镖师力竭认输,叹道:“梅家棍不是硬拼,是让你有力使不出,太横了!”

比起枪棍的“显眼”,邹家皮锤显得低调,却最是“接地气”。

邹家皮锤以拳术为主,看似招式朴实,实则刚猛如雷。创始人邹光振当年定居石横,见一狂徒在集市欺辱商贩,上前理论,狂徒挥拳便打。邹光振不闪不避,一拳迎上,狂徒倒飞出去,半天爬不起来,而他拳头竟毫发无损。这一拳,打出了邹家皮锤的名声——“不用问”,意思是“实力摆在那,不必多言”。

邹家拳讲究“拳由心发,力从地起”,练到深处,拳头砸在青石地面,能留下浅浅的痕迹。但老辈人常说:“邹家拳不是用来打人的,是用来立规矩的。”当年石横一带,若有邻里纠纷、恶霸横行,只要邹家传人到场,亮个拳架,多数人便会收敛——这不是怕拳头,是敬那份“路见不平”的正气。

如今邹家后人邹兴贵仍在坚持传艺,他教徒弟的第一堂课不是练拳,而是讲规矩:“拳练得再横,心不正,也是白搭。邹家皮锤的根,是‘正直’二字。”

从康熙年间到今天,石横三绝走过了三百多年。战火纷飞时,武师们拿起枪棍保家卫国;和平年代里,他们将功夫化作强身健体的技艺,融入日常。如今的石横,春节庙会仍有武术表演,中小学开了武术课,老人们在公园练枪舞棍,孩子们在巷口比划拳脚。

“徐家枪的巧,梅家棍的勇,邹家皮锤的正”,这三门功夫早已不是简单的技艺,而是石横人精气神的写照——遇事有智慧,遇困有勇气,做人有正气。

那句“不用问”的歌谣,至今仍在石横的风中回荡。它藏着的,不仅是百年功夫传奇,更是一代代人对“活得有力量、有骨气”的坚守。

若你到石横,不妨问问当地人:“三绝到底有多横?”他们或许会笑着给你比划两招——答案,都在那枪尖、棍影、拳风里。

场馆介绍
红剧场,原为崇文区工人文化宫大剧场。“天创国际演艺”投入红剧场巨资改造剧场,使得观赏条件彻底改善,仅在剧场外观的制作与包装上,就使用了80多吨钢材。这个下了大成本引进了灯光和舞台硬件的剧场希望带来强烈的...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崇文区幸福大街44号
乘6路、8路、34路、35路、36路、41路、60路、116路、705路、707路、743
红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