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红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释永信被抓,让多少美国人信仰崩塌?

更新时间:2025-07-30 23:18  浏览量:1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封面 I 新闻媒体

作者 I 李东阳

报道 I 李东阳朋友圈

1992年,为了圆自己从小就痴迷的武学梦,美国人马修穿过大洋彼岸来到少林寺,站在门口的那一刻,他心跳甚至漏了一拍,俯仰中满是神圣的气息。

可推开门时,那个在脑海中构建过无数次的少林寺并未出现,这里到处都是游客,很少看到身着橘色长袍的和尚,习武者甚少,售卖旅游周边者甚多。

为了和梦想和解,马修还是在少林寺住了两年,他通过中间人给少林寺方丈释永信送上了红包,成为其弟子。

两年的时间里,他见识到了铁砂掌、铁档功、轻功的威力,同样学会了划拳、人情世故,看到了少林寺在商业化道路上狂飙的一面,见证了90年代初期少林寺名利场的热闹。

在回忆录里,他写下《AmericanShaolin(美国人的少林)》,给西方社会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少林寺,但中国人显然对中文译名《少林很忙》更满意,这正是少林寺巨变之下的缩影。

2003年,马修再次来到少林寺,曾经熟悉的一切均已不在,和尚们奔赴世界各地开启了武馆,他并没有见到曾经的师傅释永信,这位已经升任方丈的大师彼时在北京。

2025年,释永信因涉嫌刑事犯罪被多部门联合调查,同时深陷挪用资金、私生活混乱等丑闻,命运好似跟所有人开了个玩笑。

看到这一幕的外国东方文化爱好者,不知会怎何感想!

“和尚也是要吃饭的”……站在现实角度,少林文化爱好者能够用这句话慰藉自己,但说服不了内心深埋的武学梦。

首先简单明确一下少林功夫的定义:

少林功夫指在中国嵩山少林寺特定佛教文化环境中形成的,以紧那罗王信仰为核心,以少林寺武僧演练的武术为表现形式,并充分体现禅宗智慧的传统佛教文化体系。

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均有不俗的影响力,2024年,“少林功夫考功网络大赛”整合为线上线下结合的全球总决赛,前期通过海选吸引101 个国家和地区的 2 万余名习练者参与,历经洲际大赛决出 2400 人晋级,最终50 个国家和地区的 500 名选手齐聚嵩山少林寺现场竞技,角逐 “少林功夫之星”。

除了枯燥的数字,咱们感知更强烈的是不少外国名人散落在少林寺的切片。

前段时间,网红甲亢哥来华掀起国内外热议,其中有一站特意来到少林寺拜师圆梦,不但亲眼看到少林武术表演,还亲身挨了一闷棍,体验感拉满,而梁师傅的一番教导,更是把仓促的体验升维成了禅与哲学的境界,这场直播是不少人心中甲亢哥的来华巅峰之作。

上个月,NBA球星文班亚马来到郑州的少林寺进行了为期10天的僧侣闭关训练,其中不包含任何商业行为和蹭热度,无任何运营方和团队,纯是文班亚马对武术的热爱,对中国文化的痴迷。

在文班亚马之前,韦德、奥尼尔、德文·哈里斯、皮特鲁斯等NBA球星同样来过少林寺,涵盖修行、疗伤、文化体验等目的。

更重量级一些的,还有美国总统尼克松、俄罗斯总统普京等多国政要,拜访少林寺,感受禅宗的魅力。

究竟少林文化为何让老外如此痴迷?

首先,武术的视觉冲击是跨越语言和区域门槛的,尤其随着李小龙和成龙的电影走出国外,中国功夫一段时间里和少林是绑定的。

其次,少林文化的核心“禅武一体”为外国人提供精神疗愈,这绝不是自我吹捧,很多时候具有启迪治愈性的文化对一个人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当然了,官方层面推动少林文化申遗,加速少林文化出海等,均一步步扩大了少林文化的影响力。

如少林文化这般东方瑰宝,在新时代影响力仍旧旺盛,这是极其难得的。

以少林功夫为例,其剥离了佛教的外壳,提炼出“禅武合一”的普世哲学,如“止戈为武”的武德观与西方“非暴力抵抗”理念相通,契合全球反战思潮。

再加上健身以及心理治愈需求的旺盛,少林冥想、少林防身术都焕发出了第二春,让老外持续上瘾。

当然还有不得不提的一点,社交媒体的崛起同样给少林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助推作用,前文提到的甲亢哥就是最好的例子,随时随地能学到武学课程使得其普世性大大增强。

还有一个吃到社交媒体红利的东方文化——玄学。

在无人问津的角落,中国水晶硬是靠着“TikTok直播+玄学”的杀招,在欧美卖到了成百上千块。

在国外社煤Instagram上的#crystals标签累计浏览量在70亿次左右,TikTok播放量已破百亿。

不少TikTok店铺月销量超过了万件,靠着玄学月入过万还真不是梦。

玄学是一种很玄很玄的东西,它就在那里,且经久不衰,尤其碰上经济下行的时代,很多人在现实中无法排忧解难,只得把目光投向这里。

老外们把水晶用作修灵和占卜,认为水晶是活的,能产生能量,发出频率,其振动频率和人体能量场可以相互作用。

这种作用产生的能量对身心皆是正反馈,在老外的认知里,人体被划分为七大脉轮,而不同种类、颜色的晶石会被一一对应到这些脉轮上,讲究的是 “对症选石”。

比如黑曜石被认为能镇压负能量,绿碧玺则被赋予招财的寓意,白水晶能帮人增添阳气,粉水晶被看作招桃花的助力,紫水晶则能舒缓焦虑、理清纷乱思绪。

不管你是否认为这是智商税,但人们热衷于寻求精神乌托邦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命题,水晶和少林文化的存在,恰恰填补了人们情绪价值上的空白。

而情绪价值,是这个时代最好的生意,同样是全世界通用的商业密码。

释永信“落马”,让崇拜武学的外国人信仰崩塌了吗,是很多人的疑问。

回到开头那个美国人马修,在中国的那段时间他不光看到了少林寺在商业化道路上混杂着欲望与金钱的一面,同样看到了不少穷和尚无奈睡在稻草铺上,饿着肚子练功的样子。

到后来,他渐渐明白其实少林寺一直是商业化的,文明是要建立在温饱之上的。

其实在古代,寺庙就算得上是个商业团体,兜售着人们需要的那一份心安与确定性,与之相对应的回报是免除赋税,收到钱财和物品的捐赠。

没有一种文化能够脱离时代而独立存在,这是一个共识。

站在现代市场经济和全球化传媒的大浪下,释永信看到了少林寺这一IP的威力,将其尽数开发,从小众抛向了大众,使其在市场中充分激荡。

咱们常说,发展的问题只能用发展来解决,换言之,如果不是释永信加速了少林寺商业化这一进程,也会有别的人来做。

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个百年老字号该如何平衡传统文化内核与现代市场的商业化需求,如何剥离对个人IP形象的依赖,如何维持“人类共享精神财富”的地位?

短期来看,释永信事件可能导致部分外国人对少林品牌产生质疑,尤其是那些将少林与商业化过度关联的群体。但长期而言,少林武学的全球体系、标准化认证和文化内核仍将支撑其吸引力。

少林文化的核心是功夫和禅修,而非个人形象。

商业化,对于文化传承究竟是蜜糖还是砒霜,是很多领域都在考量的难题。

如何把握中间的“度”,值得文化传承人深思,这是一条稍有不慎就会跌落悬崖的艰难修行之路。

场馆介绍
红剧场,原为崇文区工人文化宫大剧场。“天创国际演艺”投入红剧场巨资改造剧场,使得观赏条件彻底改善,仅在剧场外观的制作与包装上,就使用了80多吨钢材。这个下了大成本引进了灯光和舞台硬件的剧场希望带来强烈的...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崇文区幸福大街44号
乘6路、8路、34路、35路、36路、41路、60路、116路、705路、707路、743
红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