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费县:用“绣花功夫”绘就城市宜居画卷
更新时间:2025-07-30 17:42 浏览量:1
琅琊新闻网讯 夏日的费县城区,街头巷尾干净整洁,景观绿植生机盎然,商业街区秩序井然,烟火气与活力感交织成一幅生动的民生画卷。
资料图片
需求探察入微 供给才能精准高效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群众诉求日益多元,有的要秩序、有的要生存。城市治理的关键在于把握“放”与“管”的辩证统一。费县通过深入调研,全面了解不同人群的期望与痛点,实现公共资源供需精准匹配与高效配置。
位于青岛理工大学费县校区南门的临时摊点群有小吃摊位39个,因为部分商贩私搭乱建,变流动为固定、变临时为永久,产生卫生和安全等诸多问题。执法人员在保留小吃街流动属性的基础上,对私搭乱建进行全面拆除,督促商贩按需出摊、按时收摊,实现了市容与民生双赢。
在这背后,是一场覆盖全城的“市容环境大提升”行动的持续推进。在南外环路绿化带内、香榭丽桥下的违建有序拆除并完成绿化补植;鲁公路“僵尸车”专项清理、文明路集装箱集中治理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全县已清理74处集装箱、规范140余家店外经营、拆除32个推拉篷。
沉到群众中去 问题才能有效解决
机制创新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抓手。费县让干部真正沉到一线,站在群众角度发现问题,直抵“神经末梢”。
在践行“一线工作法”的过程中,费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副科级以上干部有了“新身份”——42条主干道、39处公园绿地的全天候“管家”,早七点前,重点解决垃圾清运问题;正常工作时段,重点解决占道经营、违法停车等问题;晚七点以后,重点解决路灯亮化、噪音扰民等问题。
同时,建立问题“分类处置、闭环追踪”机制,占道经营等一般问题3小时内整改到位;绿化缺株等普遍性问题纳入计划,系统整改;重点难点问题每周由领导班子现场办公、集体会商。机制运行以来,累计发现问题763个并全部解决,平均处置时长缩短近半,今年上半年12345热线工单量同比下降23.56%,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实现3个100%。
“脚底沾泥才能心中有数,一线才是服务的主战场。”帮包干部宋绍国感受深切。干部脚步丈量之处,是问题浮起的起点,更是服务落地的终点。
下足绣花功夫 画卷才能有序铺展
城市的洁净与绿意,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市容秩序到环境卫生,从绿化养护到设施维护,每一笔都勾勒出民生幸福模样。
环卫保洁向“深度清洁”迈进。大型洗扫车、高压冲洗车循环精细作业;垃圾清运“日产日清、车走地净”,城区主干道清运频次翻倍,日均清运量增加约10吨;对老旧小区、餐饮集中区等重点区域,环卫工人错时上岗开展“卫生死角清零”行动。负责政通路餐饮集中区的刘大姐深有体会:“现在清扫清运频次高了,路面冲洗得更干净,市民都说走在街上特别舒心!”
园林绿化向“精致品质”升级。对城区公园绿地开展系统“体检”,补植更新,3万余株苗木迅速填补绿带空白;同步推进30余个座椅、1000余盏亮化灯具、3000余米木栈道等公共设施维护更新。每一处洁净的街角、每一片盎然的绿意,都是写给市民的民生答卷。
“我们坚持用‘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用服务‘针脚’密织城市‘肌理’,让秩序与温情共生共融。”费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新表示。
当管理的精度转化为民生的温度,一座让居者自豪、来者倾心的宜居美丽韧性之城,正以可见可感的蝶变姿态,在点滴耕耘中愈发清晰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