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市中区文化路街道:从“旱涝反差”中炼出防汛“真功夫”
更新时间:2025-07-29 16:29 浏览量:1
鲁网7月28日讯(记者 张新刚)为扎实做好2025年防汛工作,枣庄市市中区文化路街道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原则,立足辖区实际,科学研判形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高标准推进防汛应急体系建设。特别是针对去年同期连续暴雨与今年高温少雨的天气反差,街道提前部署、精准发力,通过强化隐患排查、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应急机制等举措,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责任链条“紧起来”,变“被动应对”为“主动谋划”
为全力做好汛期安全防范工作,文化路街道立足早部署、早行动,多举措扎实推进防汛备汛工作。街道及时修订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细化各部门应急抢险任务分工,明确各社区职责,确保街道上下绷紧防汛“思想弦”。还组织召开了辖区企业及社区防汛工作培训会、灾害信息员培训班及防汛器材操作培训,切实提高防汛抗旱责任人业务水平和实战能力,坚决打赢防汛攻坚战。
隐患排查“实起来”,变“粗放检查”为“精准清零”
对辖区东沙河沿岸、地下车库、老旧房屋、易涝点等12处重点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建立隐患台账并动态清零,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处置。此外,街道创新推行“1+3+N”应急响应机制(即1个指挥部、3支应急救援队、N个社区网格联动),组织防汛应急演练4次,模拟强降雨引发的内涝、次生灾害等险情,检验队伍快速集结、物资调配和群众转移效率。
物资保障“足起来”,变“临时拼凑”为“常备常用”
文化路街道重点推进孔庄社区防汛重点村建设,对涉及易涝点的社区进行各类防汛应急物资的清点核查,逐项核对铁锹、沙袋、救生衣、手电、应急照明等设备的数量、性能以及有效期,确保“备得足、找得到、调得快、用得好”。又通过疏浚排水管网、清理淤堵水渠等措施,全面提升辖区防洪排涝能力。
宣传动员“活起来”,变“单向告知”为“双向互动”
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普及防汛知识,线上利用居民微信群推送避险指南,线下开展“防汛安全进社区”活动,发放应急手册2000余份,并针对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落实“一对一”帮扶责任。街道还建立了转移人员包保责任制,以户为单位,发放转移避险明白卡,明白卡中注明了紧急情况下的避险去向、转移路线、方式和转移责任人等信息,方便居民在险情来临时能够及时联系工作人员帮助撤离,全力筑牢汛期安全防线。
“天气有反差,但防汛的标准不能降”。下一步,文化路街道将持续保持高度警惕,密切关注极端天气预警和汛期动态,秉持“汛期不过、检查不停、整改不止”的宗旨,严格落实各项防汛措施,筑牢防汛“安全堤”确保辖区安全度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