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红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你以为释永信只是个和尚?他其实是巨型跨国集团的CEO!

更新时间:2025-07-28 20:14  浏览量:1

如今的少林寺可以说家喻户晓,名声如雷贯耳,但实际上在释永信进入少林寺之时,全寺只有区区9个和尚,而他们赖以度日的只有28亩农田。

故事始于1981年,彼时只有16岁的释永信在少林寺剃度出家,其师父行正法师为其赐名,那时的少林寺不过是一个名声稍微大点的破庙,香火钱微乎其微。

而释永信的到来就像是少林寺的幸运儿,在他来到的第二年,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便成功上映,这部电影不仅让李连杰火遍大江南北,更是让少林寺的名号家喻户晓,甚至传到了大洋彼岸的欧美。

至此,少林寺迎来了第一个拐点,游客剧增,大门也顺理成章地拦了起来,开始收起了门票,光是门票一项收入就足以让整个少林寺翻修的金碧辉煌,更别说数之不尽的香火钱了。

但作为当时少林寺的“新脑子”,释永信确实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商业嗅觉,趁着电影《少林寺》将武打风深入人心的机会,他牵头整理了并重塑了少林寺古有的武术典藏,将其融会贯通,于1986年正式成立“少林寺拳法研究院”,并在全寺范围内展开试点教学,随后第二年又专门成立少林武僧团,旨在将少林武术发扬光大,并创新性的提出要将少林寺讲究的禅意与武术相结合,名曰“禅武合一”。

“禅武合一”的修行观在大众心里完全升华了少林寺的地位,并使少林寺脱离了寺庙的范畴,逐渐具备了一种文化象征,而对于少林寺本身,这种新概念又使其具备功夫电影产业化的所有条件。

时间来到1993年,释永信和他创立的少林武僧团,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全国巡演,而这次巡演可以称之为释永信的商业帝国的“初次试水”,在全国范围内赚得了名声又赚得了票子。

1999年,释永信最大的人生转折点到来了,彼时只有34岁的他正式接过权杖,成为嵩山少林寺第30代方丈,他和他的武僧团走出国门,来到了日不落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白金汉宫,作为嘉宾进行武术表演,而一袭红色袈裟的释永信也得到了英国女王的亲自接待,由此可见当时的少林寺已经具备了相当大的国际影响力,不仅在国内,就算在欧美,中国功夫也和少林功夫彻底成了捆绑关系。

释永信同步进行的动作还有,创立多家以少林寺为名头的有限公司,并抢注数百个与少林寺相关的商标,至此少林寺完成了商业帝国的初步版图,无论外界进行什么活动,只要与“少林寺”相关,就需要交钱,例如演艺活动,影视,学校教学,食品,乃至服装等全行业都需要先获得书面授权才能进行。

在如此赚钱机器的运转之下,少林寺的资金如同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然而释永信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史无前例的海外扩张开始了。

释永信不断地带队全球出访,少林寺分支机构在全球遍地开花,在海外光是道场已经超过40个,而慕名而来的老外弟子也超过了300万,在澳洲大笔一挥,狂掷数十亿,将1248公顷土地纳入囊中,此地也成了少林的海外文化输出中心。而这些海外机构的反哺又让释永信赚的盆满钵满。

追寻了释永信和少林寺的成长历程,不得不说,少林寺有如今的国际地位,释永信功不可没,他敏锐的商业嗅觉一次又一次将少林寺的商业帝国版图扩大,他的“禅武合一”也将寺庙文化第一次推出市场,说是释永信是改变少林寺格局的人并不为过。

升华来说,在当年那个物质文化普遍落后的年代,释永信给我们带来的文化自信是足以载入史册的,他让外国人认识到了我们中国功夫,并由衷的为我们竖起大拇指,这份功劳是不应该被磨灭的,然而,一步错步步错,这样一个人物,只能说可悲可叹!

场馆介绍
红剧场,原为崇文区工人文化宫大剧场。“天创国际演艺”投入红剧场巨资改造剧场,使得观赏条件彻底改善,仅在剧场外观的制作与包装上,就使用了80多吨钢材。这个下了大成本引进了灯光和舞台硬件的剧场希望带来强烈的...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崇文区幸福大街44号
乘6路、8路、34路、35路、36路、41路、60路、116路、705路、707路、743
红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