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调来的,就不是自己人!
更新时间:2025-07-21 21:10 浏览量:1
不久前因工作需要,我频繁接触 A 单位。联系人姓何。这家手握考核指标的平级单位,向来被我们敬若上级。
起初电话沟通时,我客气地称对方 “何老师”,是个比我小十岁的小伙子,办公室同事都喊他小何。
小何对所有咨询都耐心解答,拿不准的事会请示后主动回电。这种平等尊重的态度,让习惯了看人脸色的我们受宠若惊。
好景不长,几个月后我突然联系不上小何了。座机那头,接手的邓处则恢复了颐指气使的常态,凶巴巴又不耐烦。
不久后开阶段汇报会,有单位提起小何,他们的人愣了几秒才想起:“哦,他是某某县借调来的,处长不满意,退回去了。”
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像掸掉灰尘般毫不在意。
这件事像一面镜子,照出许多单位对 “借调人员” 的真实态度。
借调确实能学到东西,但极其有限。更高的平台能让人接触规范的流程、不同的工作方式,如同去三亚小住能感受别样的海风海浪,却终究带不走这片海。你始终是外人,再舒适也只是短暂体验。
心理上,他们从不当借调人员是自己人。
多数借调源于上级一句 “人手不够,从下面借几个”,对他们而言这只是 “临时应急”,借调者更像耗材,榨干即弃。
一旦有外单位问起,他们会立刻划清界限:“他是借调来的,不是我们的人。”
真正的核心利益,从不会分给借调者。
带你的人大概率不会用心教你。没有哪个上级单位找下级“借人”,是为了帮下级培养人才的。
本来就忙得脚不沾地,手把手教一个新人多费功夫?不如自己动手来得快。
更何况,费心培养你,对他有什么好处?又不是自己人,回头把你教会了,你拍屁股走了,他岂不是白忙活?
至于 “表现好能留下”,更是幻想 ——“肯干” 在机关晋升体系里,往往是最不值钱的特质。
借过来,就是来当牛马的。
这些年,我没见过哪个被借调到上级单位的人(有背景的除外)能过得清闲。
几乎个个忙得四脚朝天,加班到深夜是常态,甚至做梦都想赶紧回原单位。
对开口借人的小领导来说,好不容易“哭着喊着”借来个人,怎么可能让你清闲?那感觉,比亏了一个亿还难受。
必须往死里用。恨不得按着你的头,把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活儿全塞给你,才不算“白借”。
在这段短暂的交集里,单位在有条不紊地运转,但你并不在这辆车上。
你只是车辆前进时,被烧掉的那部分燃料。
#职场 #公务员 #体制内 #体制内借调 #领导 #牛马 #借调 #跟班学习 #加班 #体制内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