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近代真正的功夫大师,真实的太极实战功夫竟是这样的
更新时间:2025-07-22 17:09 浏览量:1
商人常说,“有同行没同利”,就是经营同一类型的买卖,获利却不尽相同,有多也有少。其实,习武练功又何尝不是如此?同样是拜师学艺,刻苦练功,而功夫却有深有浅,武技也有高有低。以致到在当今,好多人甚至认为传统武功是文学作者“编”出来的,同门徒子徒孙“吹”出来的,那是因为真正的功夫大师、真正的武功技艺,大多数人无缘接触、无缘一见,甚至闻所未闻。然而,掀开历史篇章,鲜活的大师、真实的武功,足以让我们重新认识作为国宝的传统功夫。
陈发科,字福生,一八八七年出生于河南温县陈家沟,乃陈家沟陈氏第十七世、陈式太极拳第九代传人。
陈发科自幼随父陈延熙习家传太极拳,勤奋刻苦、常年不辍,是尽得父亲真传。后来他将易学阴阳五行理论与中医导引术结合,形成独特的养生体系,他创编的83式新架套路以“采、挒、肘、靠、拿、跌、掷、打”等技法为特色,刚柔相济,技击时竟能将对手打出却不见其形,以“挨着何处何处击”的技法扬名武林。
当年陈发科初到北京,便有各派高手向他挑战。为一睹庐山真容,一九二八年,北平体育研究社发起人、武术教育家许禹生也向他提出“切磋”技艺。当时陈师傅再三推辞,许却坚持要比试一下,陈师傅只好答应。
比武那天,不少武林朋友赶过来观摩,众人围成三圈,陈、许二人站定中心。突然,许禹生一个进步,猝然出手进攻。然而,没见陈师傅有何动作,许却已被摔飞出三圈。在场也不乏武林好手,纷纷躲避,仍碰倒数人,可竟是没人看清楚陈的动作。
许禹生乃杨派名家,堪称高手中的高手,不由万分敬佩陈师傅武技之妙、功夫之深,于是恳请拜于陈发科门下。
有一次,许禹生组织一场武术赛事,特邀陈发科师傅担任特别顾问。当大家商定比赛时间时,有人建议一回合比赛十五分钟,而陈师傅则认为应该用最短的时间来印证武者的功力,故三分钟足矣。
当时,李剑华也是比赛顾问之一,颇不认同。李乃东北大学八卦门教头,功夫深厚,武技不凡,争论之时便要以事实说话,于是便动了手。
李剑华突然掌劈陈的胸部,陈师傅只“倏”地一闪,再看身高六尺、体重二百二十磅的李剑华,身躯竟径直摔向墙壁,甚至还震落了墙上壁画。
瞬间全场都惊呆了,过了片刻,李剑华方得起身,对陈师傅佩服得是五体投地。他自己描述,说当碰到陈师傅身体时,只觉一股内力由陈的身体突然发出,想躲避已来不及了。但他检查自己身上,却没有受伤,足见陈师傅自我控制的自如,李剑华自此也拜陈发科为师。
抗战期间,陈发科大师坚守民族气节,坚决拒绝日军的授拳邀请,毅然放弃公开教拳生计,选择隐匿行踪,彰显了传统武术“武德高于技艺”的核心价值观,岂不令那些送艺上门、出国传授外国人拳技的师傅们深感汗颜!?
陈发科大师技高德厚,是近代罕见的武林巨匠、善于实战的真正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