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红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徐爱录》九:道学问是尊德性的功夫

更新时间:2025-07-20 01:11  浏览量:1

《传习录》详解之《徐爱录》九:道学问是尊德性的功夫

格物是诚意的功夫

爱因旧说汩没,始闻先生之教,实是骇愕不定,无入头处。其后闻之既久,渐知反身实践,然后始信先生之学为孔门嫡传,舍是皆旁蹊小径、断港绝河矣。如说“格物”是“诚意”①的功夫,“明善”是“诚身”的功夫,②“穷理”是“尽性”的功夫,“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功夫,③“博文”是“约礼”的功夫,“惟精”是“惟一”的功夫,诸如此类,始皆落落难合,其后思之既久,不觉手舞足蹈。

这段文字是王阳明弟子徐爱(字曰仁)在总结自己学习阳明心学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它不仅表达了他对王阳明思想从“疑惑不解”到“深信不疑”的转变,也集中体现了阳明心学对儒家修养工夫体系的深刻重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深入解读这段话:

爱因旧说汩没,始闻先生之教,实是骇愕不定,无入头处。

解释:我因为长期沉浸在旧有的学说中(主要是朱熹理学),初次听闻先生的教导时,内心非常震惊、困惑,感到无所适从,不知从哪里入手。

这是徐爱对自己初学阳明心学时的真实感受:

他原本接受的是朱熹“格物致知”、“先知后行”的理学体系;王阳明“心即理”、“知行合一”的说法与之大相径庭;所以一开始感到震惊、难以接受。

其后闻之既久,渐知反身实践,然后始信先生之学为孔门嫡传,舍是皆旁蹊小径、断港绝河矣。

解释:后来听闻先生的教导时间久了,渐渐懂得反躬自省、亲身实践,这才真正相信先生的学问是孔子一脉正传;除此之外的其他学说,不过是旁门小道、断流死水罢了。

这是徐爱思想转变的关键:

从“理论理解”到“实践体悟”;从“怀疑”到“深信”;并高度评价阳明心学为“孔门嫡传”,即真正继承了孔子思想的正统。

如说“格物”是“诚意”的功夫,“明善”是“诚身”的功夫,“穷理”是“尽性”的功夫,“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功夫,“博文”是“约礼”的功夫,“惟精”是“惟一”的功夫,诸如此类,始皆落落难合,其后思之既久,不觉手舞足蹈。

解释:比如先生说:“格物”是“诚意”的工夫,“明善”是“诚身”的工夫,“穷理”是“尽性”的工夫,“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工夫,“博文”是“约礼”的工夫,“惟精”是“惟一”的工夫。这些说法起初都让人觉得难以理解、难以接受,但后来思考久了,反而感到欣喜若狂,甚至手舞足蹈。

这是对阳明心学工夫论的总结与赞美:

阳明对传统儒学中的概念进行了重新解释;将看似对立或分属不同阶段的概念统一起来;这些工夫不是先后关系,而是内在统一的实践路径;一旦理解,便觉豁然开朗,内心喜悦。

这段话是阳明心学中极为感人的一段文字。它不仅展现了弟子徐爱从“骇愕不定”到“手舞足蹈”的思想转变,更体现了阳明心学对儒家修养工夫体系的深刻重构。

王阳明不是在空谈玄理,而是在教人如何做人、如何修身、如何成圣。

他说:“格物是诚意的功夫。”“博文是约礼的功夫。”“惟精是惟一的功夫。”

这些话,不是概念游戏,而是实践指南。一旦理解,便如拨云见日,心中豁然开朗。

正如徐爱所说:“其后思之既久,不觉手舞足蹈。”

这正是阳明心学最动人的地方——它不仅让人明白道理,更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真实与自由。

场馆介绍
红剧场,原为崇文区工人文化宫大剧场。“天创国际演艺”投入红剧场巨资改造剧场,使得观赏条件彻底改善,仅在剧场外观的制作与包装上,就使用了80多吨钢材。这个下了大成本引进了灯光和舞台硬件的剧场希望带来强烈的...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崇文区幸福大街44号
乘6路、8路、34路、35路、36路、41路、60路、116路、705路、707路、743
红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