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医技术再贵,它还不等于“善”,中医技术这样学才是正道!
更新时间:2025-07-16 14:16 浏览量:1
在今天这个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医”这个字,似乎越来越专属于医院、手术刀、处方药。但从传统中医的角度看,真正的“医”,其实并不局限于“医疗市场”的那个“医”。它更深层次的含义,是帮助一个人,从内到外地恢复健康,身心灵的调和,那才是最彻底的疗愈。说到底,“医”其实就是“善”的实践,是用最温和、最本质的方法,让人回到平衡的状态。
很多人来学习中医技术,是带着某种目的的。有的是好奇,有的是兴趣,有的可能是看到了它的市场价值,觉得某项技术收费高、来钱快。但是在学习的路上,每个人都该停下来想一想:最初那份动念到底是为什么?当初参加第一个班、第二个班,是为了能多学点东西、多帮些人,还是想着“学好了,以后可以开价800、8000”?这个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它直接决定了一个人走的,是哪一条路。
技术再贵,它不等于“善”。收费800元一针,不代表这技术就值800块的“德行”。真懂这门技术、真把它用好了,也许它的价值远远不止800,甚至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但如果一个人只是为了800、8000这样的数字去学,那学出来的东西,就已经偏离了“医”的本质。那不叫“择善而固执之”,那是“择不善而固执之”。
很多传统的中医大家,穷其一生在研究一味药、一种手法,他们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通达”。通什么?通人心、通天理、通自然之道。一个好的医者,是先把自己照顾好了,身心调和,气血充盈,然后才能真正有能力去照顾别人。学中医,最重要的不是学会了几个穴位、几种技术,而是学会了看清楚自己的心,学会了与自己和平相处。内心正了,技术自然用得正;心不正,再好的技术也容易变味。
学术可以分高低,手法可以有优劣,但“心”的问题,是根本。有人在台上讲得头头是道,技术也没问题,可是一转身,他的动机、他的为人,就让人心里发凉。那样的人,哪怕技术再高,也不能称之为“医者”。“医”是要让人安心的,是要让人愿意把身体和生命交托的。这不是靠几个证书、几个收费标准就能撑起来的,是靠时间验证出来的德行和品性。
选择走上这条路,必须坚定地走“善”的方向。不是嘴上说着“我想帮助别人”,而是真正愿意沉下心来练功夫,愿意每天清理自己内在的杂质,愿意忍受学习过程中的孤独、枯燥、反复。善是一种坚持,是一种日复一日对自己高标准的要求,而不是一时的冲动和利益的驱使。
最后还是得说一句,技术再好,心不正,一切都白搭。心正了,哪怕只会最简单的推拿、艾灸,也能帮到人,甚至救人一命。所以,真正在学中医的人,不妨问一问自己:是为了走捷径?还是为了走正道?是不是愿意放下短期的得失,把一生交给这门善的学问?答案,在心里,在行动里,也在未来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