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松:用“绣花功夫”绘绿美海丰“三色”画卷
更新时间:2025-07-15 23:45 浏览量:1
在汕尾市海丰县的田间地头、河岸村旁,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县农业农村局农村社会事业促进股股长李燕松。他深耕生态建设一线,以“植绿增翠”的底色、“治水清源”的亮色、“带富乡村”的暖色,在绿美广东的蓝图上写下属于海丰的生动注脚,用执着与实干诠释着一名基层干部的生态担当。
近日,李燕松荣获“广东省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表现突出个人”称号,这份荣誉是实干浇灌的生态勋章,更是海丰县生态蝶变的有力见证。
海丰县大湖镇
绘就“绿底”:让党旗在绿美乡村一线飘扬
生态建设,规划先行。作为党员干部,李燕松将初心使命融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以党建力量推动乡村绿化走深走实。他立足海丰县域实际,深入实施农村 “五边”“四旁”绿化美化行动,通过 “留白增绿、拆违还绿、见缝插绿”等方式,科学规划村庄绿化布局。
海丰县海城镇万中村委绿美地图
“村庄的每一寸绿意,都是生态振兴的底色。”这是李燕松常挂在嘴边的话。2024年,他牵头完成全县“绿美地图”编制,为精准植绿提供科学指引,全年推动28万株乔木扎根乡村;2025年又推进“绿美信息系统”建设,实现绿化资源数字化管理,计划种植40.53万株苗木,让生态建设有目标、可追踪。
在他的带动下,党员干部带头参与植树护绿,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跟进”的绿化格局,让党旗在绿美乡村一线高高飘扬。
擦亮“清色”:让每汪清水都滋养民生
“以前池塘水是黑的,现在能看到鱼游了。”说起农污治理的成效,海丰县联安镇村民阿婆的笑容格外真切。这背后,是李燕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攻坚故事。
农村污水治理难在“杂”——村落布局散、管网铺设复杂,还常因征地补偿、施工扰民引发矛盾。2024 年,李燕松联合汕尾市生态环境局海丰分局牵头打响治理攻坚战,带领工作专班深入农村一线,现场破解项目落地的堵点难点,在他的协调下,县住建局的技术团队与乡镇的施工队无缝衔接。
海丰县联安镇后围村生活污水处理体系施工前
海丰县联安镇后围村生活污水处理体系施工后
这一年,海丰县185个村庄告别了污水横流的历史,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跃升至77.6%,2025年,他又马不停蹄配合县投控公司完成农污项目规划设计,牵头推进各业主单位实施新项目,向着 “治理全覆盖”的目标稳步迈进,让清澈的水流成为乡村最美的项链。
涵养“暖色”:让每条示范带都串起幸福
“鹭影禾香示范带火了后,我家民宿周末全满房!”联安镇民宿老板的喜悦,印证了海丰县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生态+产业“的发展思路,李燕松负责实施的乡村振兴示范带,从来不只是“好看”,更要“好用”。
海丰县滨海生态示范带景点之一观鸟台
近年来,李燕松贯彻县委、县政府部署,完成全县 10 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整体规划,让每条示范带都有特色、有内涵。2022 年,他负责建设的 “滨海生态” 示范带,依托滨海旅游资源成功创建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成为展示海丰滨海魅力的名片;2023 年打造的 “湖光山色” 示范带,通过完善设施、整治环境、提升景观,让沿线村落焕发新颜;2024 年配合联安镇推进的 “鹭影禾香” 示范带,不仅建成水清岸绿的景观河道,更带动休闲旅游、特色餐饮等产业兴起,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
大湖镇湖观咖啡店
如今,这些示范带正以点带面推动全域振兴,既为村民营造了宜居家园,也为游客提供了休闲去处,更让农户的农产品有了销路、商户迎来了商机。从“绿美”到“富民”,李燕松用一条条示范带串联起生态保护与乡村发展,让村民在推门见绿、临水而居的同时,实实在在摸到生态红利的“温度”。
植绿、治水、兴村,李燕松的工作日记里,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他用“绣花”功夫打理着海丰的生态家底,让绿色成为乡村最动人的底色,让清澈成为民生最实在的福祉,让振兴成为发展最鲜活的注脚——这,正是“绿美广东 生态先锋”最生动的写照。
文、图|记者 李晓雨 通讯员 林婷 林伟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