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嘲“不自量力”后他决定做件更狠的事:菜就多练,怕什么丢脸!
更新时间:2025-07-15 15:00 浏览量:1
最近看到一位周的铁粉博主的故事,特别有启发。为了迎接偶像入驻抖音,他满怀热情翻唱了几首高难度歌曲,结果效果不太理想。评论区不出意外地出现了一些冷嘲热讽:“唱成这样也敢发?”、“真是玩脱了,不自量力”。
换作很多人,可能早就尴尬地删掉视频,甚至不敢再唱了。但这位博主的反应出人意料:他不仅没觉得丢脸,反而在自己的小号上宣布,要持续更新唱歌视频,请大家监督。他的目标很明确:用一年时间,让大家见证“菜就多练”带来的改变。
这看似简单的举动,背后藏着一种稀缺的勇气和智慧——一种“不怕丢脸”的行动力。
博主分享说,这种心态源于高中时一次特殊的“逆袭”经历。那次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先“丢脸”,再通过努力实现“逆袭”,带来的成就感远超一开始的尴尬。 他甚至将这种“先丢脸后逆袭”的快感,变成了自己行动的理论基础。正是凭着这股“不怕出丑”的劲儿,他抢先一步踏入自媒体领域,成为了成功的网红。
这个故事戳中了许多人想做自媒体、想尝试新事物却迟迟不敢行动的痛点。我们常常被“怕丢脸”的心态死死按住:
怕表现不好被人笑话?怕想法幼稚被人批评?怕失败显得自己很无能?于是,无数个可能的机会,就在这份担忧中悄悄溜走。
而这位博主的经历恰恰证明:“不怕丢脸”,往往是普通人突破瓶颈、拿到结果的关键一步。 尤其是在瞬息万变、强调真实连接的自媒体领域,它甚至比“天赋异禀”更重要。为什么?
“完成”优先于“完美”: 自媒体最大的门槛,往往不是技能不够,而是“不敢发布”。担心内容不够好、怕露怯,导致账号永远停留在草稿箱。博主的做法是:先做出来,发出去!行动本身,就是胜利的开始。 只有发布了,才有反馈,才有改进的可能,才有后续的故事。“真实成长”胜过“虚假完美”: 在充斥着精修滤镜和过度包装的网络环境里,敢于展示笨拙的起点、真实的努力过程,反而成了一种稀缺的吸引力。观众渴望看到“人”的成长轨迹,而不仅仅是完美的成品。博主公开承诺“一年之约”,就是把“成长”本身变成了最动人的内容。“弱点”也能成为“连接点”: 大方承认“我现在还不行”(菜),并邀请大家监督见证“我会努力练”,这种坦诚反而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建立了信任感和参与感。观众从旁观者变成了他成长路上的“见证者”和“支持者”,粘性自然提升。化“嘲讽”为“燃料”: 那些负面的评论,在不怕丢脸的人眼中,可以转化为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和公开承诺的见证。博主要大家“监督”,就是巧妙地利用了这种“社会压力”,将其转化为持续行动的“助燃剂”。当然,“不怕丢脸”不等于盲目冲动。 它需要配上核心的两点:
“多练”的硬功夫: “菜”是起点,但持续精进是必经之路。光有勇气发布不够,背后必须有“练”的决心和行动。博主的核心逻辑是“菜就多练”,勇气是起点,努力是过程。“目标感”和“长期主义”: 博主的“一年之约”就是清晰的目标。不怕丢脸是为了达成更重要的目标(唱得更好、自我成长),而不是为了丢脸而丢脸。同时,改变需要时间,需要坚持。对于想在自媒体或其他领域有所突破的普通人来说,这个故事的核心启示非常朴素却有力:
别让“怕丢脸”扼杀你的第一步。 立刻发布你的第一条视频、第一篇文章、第一个想法。完成比完美重要一百倍。拥抱初期的“笨拙期”。 坦然接受自己开始时的不足,把它看作必经阶段,甚至是未来对比的宝贵素材。敢于公开你的目标和承诺。 让朋友、粉丝成为你的“监督员”,把潜在的压力变成持续行动的动力。精力放在“练”上,而非“装”上。 与其花心思掩饰不足,不如专注提升核心能力。学会筛选声音。 忽略无意义的嘲讽,吸收有价值的批评,把每一次反馈当作升级的提示。总结来说,那位博主被嘲后“变本加厉”的行动,展现了一种强大的生存策略:在众目睽睽下暴露短板需要勇气,但这恰恰是赢得万众期待、实现华丽跃升的起点。 他明白一个道理:真正的失败不是跌倒时的狼狈,而是从未尝试的空白。当你不被“怕丢脸”束缚手脚时,你就已经超越了大多数仍在观望的人,踏上了充满可能性的逆袭之路。
菜,就多练;想赢,就别怕输在起跑线上。丢掉的“面子”,终会用实打实的“里子”赢回来。 这或许就是普通人逆袭最朴素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