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率出炉、马斯克的新党太猛了,特朗普紧急发文,情商终于高了
更新时间:2025-07-15 10:16 浏览量:1
还在为原创内容掉头发?
2025年这波AI创作潮,多少人一边享受着高效,一边被机器味儿的文案劝退。
核心就一句话:工具是垫脚石,你的真实体验才是灵魂,别本末倒置。
效率是真没得说。
通勤路上对着手机叨叨几句,午休抽15分钟扒拉点素材,周末集中两小时用AI助理处理初稿,省下的时间全用来打磨自己的观点。
有博主就是靠这个节奏,一个月粉丝翻倍,收益愣是涨了30%。
但光快没用,生成的东西冷冰冰的,读者一眼就能闻出机器味儿。
往里头塞你的口头禅,加一段修图修到凌晨的抓狂经历,或者被甲方虐哭的真实故事,内容立马就活了。
最近看到个例子,有摄影博主攒够两万粉后,开了门99块的手机修图课,一天就被抢光——读者买账,买的是你这个人,不是搜索引擎拼凑的信息。
别被“原创”吓住。
哪有什么凭空造物,无非是把书上的老理论,拌上你自己熬出来的经验教训。
开头别绕弯子,直接甩出痛点或炸眼的数据钩住人;中间讲逻辑但别用“首先其次”这种死板结构,自然分段就行;结尾简短点,带点情绪收尾。
信息必须准,书刊、行业报告多查查,观点才立得住。
那种通篇AI味、一点人味没有的,谁愿意看?
工具是来打辅助的,主角还得是你自己。
说到底,创作拼的不是时长,是方法和那份真实感。
通勤、午休、周末,碎片时间用工具整合,核心观点自己注入。
坚持一个月试试,手感真能顺溜不少。
信任是一点点攒出来的,等攒够了,知识付费也好带货也罢,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工具省力,但往里填真东西,才是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