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红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李连杰的生死观:活着就好好珍惜,死了就死了

更新时间:2025-07-12 03:48  浏览量:1

文|旁观者说

李连杰最近一段关于生死的采访,在网上炸开了锅。

他说:"我从来不参加任何人的葬礼,生死没什么大不了。活着就好好珍惜,死了就死了。"

这话一出,网友立马分成两派——
有人夸他活得通透:"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也有人骂他冷血无情:"连最基本的尊重都没有!"

李连杰这些年潜心修佛,对生死确实看得很开。

他说:"谁家不会死几个人?死了就死了,不如多参加生日会。"这话听着刺耳,但细想也有道理——葬礼是给活人看的,逝者已矣,何必执着形式?

这种态度在娱乐圈实属罕见。

成龙大哥就完全相反,圈内谁有个红白喜事,他必定到场。当年梅艳芳葬礼,他哭得比亲人还伤心。

两种态度,说不上谁对谁错。

大家反应这么大,主要还是因为"葬礼"在我们文化里太特殊了。

在中国传统里,葬礼不仅是告别,更是对逝者的尊重,对生者的慰藉。李连杰这话,等于直接挑战了几千年的文化习俗。

有网友说得实在:"你可以看淡生死,但别说得这么直白啊!这让刚失去亲人的人怎么想?"

不过也有粉丝力挺:"人家修佛几十年,早就超脱世俗了。非要按普通人的标准要求他,这才叫道德绑架。"

其实像李连杰这样的名人还真不少。

周润发就立过遗嘱,要把99%财产捐出去。他说:"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留着干嘛?"

乔布斯生前常说:"记住你即将死去。"正是这种死亡意识,让他敢于颠覆传统,创造了苹果帝国。

这些人都活明白了——死亡不是终点,而是让人更清醒地活在当下的提醒。

但问题是,我们大多数人既不是功夫皇帝,也不是商业奇才。

普通人面对死亡时,更多的是不舍和恐惧。

去年我朋友父亲去世,他在葬礼上哭到晕厥。事后他说:"我知道人终有一死,但真到了这一天,还是接受不了。"

这才是真实的人性——理智上明白生死无常,情感上却难以割舍。

有意思的是,年轻人反而更认同李连杰。

我表妹00后,她的话很有代表性:"葬礼就是做给活人看的。真要纪念,不如活着时多陪陪老人。"

但老一辈完全不能接受。我妈听说这事后直摇头:"这孩子太不懂事了!"

这种代际差异,反映的其实是社会观念的变迁——从集体主义到个人主义,从形式主义到实用主义。

李连杰的做法或许极端,但确实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是不是把死亡看得太重了?

西藏僧人处理尸体的方式就很特别——天葬。他们认为肉体只是皮囊,灵魂才是永恒。

现代医学也证明,过度悲伤会影响健康。有些失去配偶的老人,就是因为走不出阴影,很快也跟着去了。

所以李连杰的话虽然刺耳,但未尝不是一剂"清醒药"——与其沉溺悲伤,不如珍惜眼前人。

说到底,生死观没有标准答案。

有人选择痛哭流涕,有人选择云淡风轻。重要的是找到让自己心安的方式。

就像李连杰说的:"各自舒坦就行。"

毕竟,活着的人好好活着,或许才是对逝者最好的纪念。

场馆介绍
红剧场,原为崇文区工人文化宫大剧场。“天创国际演艺”投入红剧场巨资改造剧场,使得观赏条件彻底改善,仅在剧场外观的制作与包装上,就使用了80多吨钢材。这个下了大成本引进了灯光和舞台硬件的剧场希望带来强烈的...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崇文区幸福大街44号
乘6路、8路、34路、35路、36路、41路、60路、116路、705路、707路、743
红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