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你至少得过这八道“门槛”
更新时间:2025-06-07 23:15 浏览量:1
“村支书”这个词,听起来好像只是一个带头人的称号,实则是无数农村人心中不可替代的大管家。常有人说:村支书啊,是忙不完的事、操不尽的心、睡不踏实的觉。可一到村“两委”换届,总有人想着试试水,毕竟风光的背后,也藏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昨天,一个发小深夜打来电话,说起竞选村支书碰壁了,让我帮忙托关系。这事儿搁到十年前,可能还能有点空间,现在,不是你想当就能当,硬杠杠、铁条件,真不是“油滑会办事”就成。
今天,咱就唠唠,一个真正合格的村支书,需要跨过哪几道门槛。
一、要是“根红苗正”的党员
别小看这第一条,一票否决。村支书,是党的“第一责任人”,首先得是党员。不是党员想凑热闹?组织部都不会给你递材料。信仰坚定、立场鲜明,这是底线,“跟党走”不是口号,是写进血液里的东西。
二、带领乡亲们致富的“领头雁”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村子富不富,看村支书有没有点子、能不能找资源、敢不敢摸索新路子。你自己兜里没有余粮,拿什么给大伙鼓劲?引进企业、发展特色农业,能不能让村民的钱袋子一天比一天鼓,是最硬核的考卷。
三、人品得像一碗清水
“公生明,廉生威。”老百姓最怕的,就是偏心眼、挑肥拣瘦。想当村支书一定要公道正派,这边批低保给远房亲戚、那边搞补贴帮自家邻居,就别怪别人背后嚼舌根。“身正不怕影子斜”,这句话放在村干部身上,再适合不过。
四、嘴勤腿勤、会打交道
基层工作,没有一点情商,是干不长的。和村民唠嗑、调解矛盾、开会张罗,样样离不了。村里哪家有纠纷,谁和谁闹别扭,谁需要帮忙,支书都是“和事佬”。遇事甩锅、当“甩手掌柜”,行不通。
五、对村里添油加醋的“大喇叭”
其实,哪个村没点难题呢?地头蛇、老光棍、大龄青年,复杂的作业都堆一块,只有熟悉情况、了解村情,才能有针对性解决问题。谁家困难,谁家房漏,都得心里有账,才能说到做到。
六、敢想敢干,目标可落地
撑杆跳也好,拉家常也罢,最后拼的还是“肯干事、能成事”。村里这几年有没有新气象,大部分人心里都有数。墙上只贴汇报材料、地上不见真变化,迟早要被群众“点名批评”。
七、得懂政策,还得“用活”政策
现在的农村政策年年换,宅基地、社保、土地流转、产业帮扶……哪个不跟人生活息息相关?支书如果两眼一抹黑,群众问起啥都摇头,那公信力就没了。既能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又能翻译成大白话讲清楚,这是硬功夫。
八、有群众缘,站出来大家都点头
“威望”“口碑”不是一夜养成的,是干出来的。群众喝彩的,组织才放心。平时能不能带头吃苦、舍得为大家着想,一有事敢站出来顶着,老百姓都会记在心里。毕竟,千好万好,不如老百姓说你好。
写在最后:
当村支书,从来不是拍拍胸脯、拉拉关系就能上的台阶。有句话说得好:“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支书的每一步,是自己,也是全村人的未来。
现实生活里,很多中年人也在选择:要不要回村“烧头把火”?是不是觉得,能为父老乡亲改变一些,就是最大的价值?走上这条路,更是一份担当,更是一种成全。从“自扫门前雪”,到“为村遮风挡雨”,这其中的甘苦,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懂得。
我们用双脚丈量土地,也用心体会冷暖。愿有志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带领乡亲们走上一条和和美美、红红火火的幸福路。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和所有奋斗在农村一线的人说一句:你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