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此时管控稀土人才是不是迟了?
更新时间:2025-07-09 07:03 浏览量:1
47 个人,说走就走了。
去年,那波稀土工程师集体出走,听着像谍战片,却是真事儿。不是卷铺盖那么简单,有人揣着每吨省电 40% 的技术,帮日本两年建起磁铁厂;有人把压箱底的本事给了西方,让他们少走上十年的弯路。
稀土这东西,埋在土里不起眼,手机、电动车、风电设备,离了它转不动。咱们手里的硬功夫,就这么成了别人的嫁衣。
这些人不是新手。培养一个顶尖稀土工程师,得砸几百万,熬十年八年。他们脑子里装的,不是 PPT 上的字儿,是配方比例、工艺流程,是试错无数次摸出的门道。那个省电技术,背后是上百个日夜的实验数据。
更堵心的是那个中企副总。辞职信刚交,隔天就出现在加拿大实验室。他带去的无废水萃取技术,能让人家每年省上亿电费。要知道,电费能占稀土提炼成本的三分之一。
为啥走?有人说外企开的价码诱人,年薪翻倍,还送股权绿卡。也有人吐槽,国内企业管理乱,研发经费被克扣,有本事没处使。稀土行业待遇差太多,顶尖的拿五十万,普通技术员可能不到一万。
技术壁垒本是咱们的底气。西方国家自己搞研发,十年未必成气候。这下倒好,人家直接捡现成的。全球稀土储量咱占 44%,可提炼技术才是命脉,像捧着金饭碗,却把开锁钥匙给了别人。
2024 年,国家才推稀土人才保护计划,搞股权激励,限制关键岗位跳海外。可这时候才想起管,是不是有点晚了?
有人骂这些工程师吃里扒外,也有人觉得企业该反思。留不住人才,光靠政策堵没用,得让人才觉得干得值。
那些凌晨两点泡实验室的工程师,或许只是想让技术派上用场,但结果是,便宜了别人,自家工厂还在苦撑。
稀土这盘棋,技术是王炸。可王炸都让人摸走了,才想起把门关上,再厚的家底也经不住这么折腾。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希望我国此时管控这些稀土人才还不算迟,保住我们这张王 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