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这座功夫之城,工业机器人大显身手
更新时间:2025-07-08 00:19 浏览量:1
广东佛山,一座功夫之城,不仅是黄飞鸿、叶问、李小龙的故里,更是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千年古镇的风韵与功夫文化的刚毅交相辉映,醒狮的腾跃、咏春的寸劲,彰显着佛山人对传统的坚守与创新。
6月28日,“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佛山华数机器人和库卡机器人,广东机器人“七剑客”中的这对“双雄”,身怀绝技,大显身手,笑傲江湖。佛山是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蓬勃发展的现代工业与生生不息的功夫精神在这里完美融合,来佛山,感受功夫的力量,见证一座城市的华丽蜕变。
华数:工业机器人“让制造更简单”
6月28日上午,在华数智能机器人产品和应用中试平台,记者看到一款具身智能双臂机器人,该机器人具备自主感知规划与双臂协同能力,能够在非结构化环境中完成复杂的抓取、搬运和装配任务,适应多种工业应用场景。
华数位于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是武汉华中数控公司机器人板块总部基地,是集产品研发、制造和服务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产工业机器人领军企业之一。华数秉承“让制造更简单”的宗旨,推进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整机产品及智能制造整体方案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工作。
作为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华数推出双旋、垂直多关节、水平多关节等六大系列50余款工业机器人新产品,广泛应用于汽摩、电子、材料、金属加工等行业,在机加、冲压、搬运、喷涂、打磨、涂胶、焊接、装配等领域形成应用示范。华数覆盖华南、华东、华中、西南各大片区,已具备与国际巨头竞争的能力。
华数常务副总经理杨林告诉记者,产品线覆盖从3公斤到500公斤的机器人,臂展最长可达3.1米,华数机器人控制系统完全自主开发,从硬件到底层算法均掌握在自己手中。
记者了解到,华数机器人助力完成10余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00余个省部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建设,入选《国际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推荐供应商》和《国家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企业,工信部磨抛机器人产业链链主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6月28日下午,在顺德区北滘镇美的库卡展厅内,记者看到库卡机器人在10多个复杂场景中,应用于不同的生产、物流等环节。有机器人自动把座椅安装到汽车车厢里,有机器人搬运精密的硅片半导体材料,还有机器人一次能拿起800公斤重物,机器人码垛,机器人焊接,等等。
库卡号称全球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专注于向工业生产过程提供先进的自动化解决方案,是世界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之一,其核心技术及产业集成应用方案享誉全球。据了解,世界500强美的集团2017年1月顺利收购德国机器人公司库卡94.55%的股权,2022年11月完成对库卡的全资收购,有力地推动了工业机器人在本土的技术转化与落地。
记者了解到,库卡建成广东首条“机器人生产机器人”全自动化生产线,可24小时运转,平均每30分钟就能下线一台机器人。库卡机器人在中国汽车行业中最高时拥有近40%的市场份额,是市场上产品负载覆盖最广的机器人本体制造商,销售网络涵盖汽车、电子、消费品、电子商务、零售、医疗等行业,并提供汽车产线、动力总成、电池组装和一般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
库卡中国企业业务总经理陈峰告诉记者,公司位于顺德北部片区会展城核心区域,占地面积433亩,建设以库卡华南总部及制造基地项目为核心的智能制造科技园,具备机器人研发测试及生产制造能力,突破伺服电机、伺服控制器及驱动器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开发六轴机器人(含协作机器人)等,建设集智能机器人研发及测试、智能生产及示范应用的一体化平台,开展工业机器人和配套控制系统、伺服电机等生产制造,以及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集成和应用推广,并逐步采用“机器人造机器人”的智能制造模式,建设六轴机器人生产智能制造示范区。
据介绍,公司2019年正式投产,目前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本体生产基地,打造了覆盖伺服电机、减速器、驱动器核心零部件的全产业链生态圈,园内供应链配套率85%以上。2022年获批高端重载机器人全国重点实验室,是机器人领域唯一承建全国重点实验室的民营企业。
2024年,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超24万台,全国每3台工业机器人,就有1台“广东造”,佛山华数和库卡位列广东机器人“七剑客”。近年来,佛山依托装备制造产业基础,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了以本体制造为主的产业特色,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基地、机器人系统集成解决方案重要集聚地。
佛山现有机器人企业超3000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39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0家,形成了“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系统集成”机器人产业全链条布局,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佛山市工信局总经济师韦广生告诉记者,在核心零部件环节,天太机器人自主研发的重载AGV模组已进入国内头部企业供应链;若铂智能机器人攻克了伺服驱动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出驱控一体机。在本体和系统集成环节,中大负载六轴工业机器人市占率居全球前三;盈峰环境环卫机器人销售额连续23年全国第一。
据统计,2024年,佛山工业机器人产量3.58万套,同比增长43.5%,约占全国总产量(55.63万套)6.4%;智能机器人整机产值约65.22亿元,同比增长33.6%,全市机器人及相关产业营收约600亿元。
佛山市科技局副局长梁达明表示,人工智能加速赋能生产制造,推动生产方式转变和生产效率提高。佛山累计打造2家国家数字领航企业、3个灯塔工厂、5个国家智能工厂、73个市级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198个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
梁达明告诉记者,佛山建有蓝橙实验室、季华实验室、佛山智能制造研究院、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拥有智能制造技术领域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34家、省重点实验室5家,创新平台支撑能级逐步提升。机器人产业科技研发活跃,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平均超5%,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华数公司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自主研发出华数Ⅲ型控制系统,突破了动力学模型建模及参数精确辨识难题;天太推出全球首款具有仿人脊柱核心功能的人形机器人。
近年来,佛山加快推动美的库卡智能制造工业园、海创大族机器人智造城、南海智能机器人创新产业园、佛山人才创新灯塔产业园等产业载体建设,园区功能和综合承载能力提升。海创大族机器人智造城只用不到4年时间,全面建成6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吸引隆深、朗宇芯、洛施达传感器等170多家企业入驻投产,打造出“上下楼即上下游”的产业生态圈。
梁达明表示,下一步,佛山将发挥工业体量优势,深化需求牵引,加快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融合创新,挖掘机器人在生产制造、技术研发等领域潜力,推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落地应用,赋能机器人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第一,聚焦具身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组织研发和生产,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联合创新中心、佛山具身智能机器人研究院落地,尤其是针对高精度减速器、高端伺服系统、高性能控制器、新型传感器、末端执行器等关键零件,体系化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佛山现有的机器人相关领域概念验证、小试中试和重点实验室科研优势,力争抢先推动一批重要基础产品实现产业化突破,为大规模生产具身机器人打好产业基础。
第二,深入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建立应用场景征集和供需对接机制,推动“智能机器人+”应用示范,面向家电、建材、纺织服装、物流仓储等领域,分类打造示范车间、示范工厂,助力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
第三,加强产业规划引领,提升园区专业化水平,重点打造顺德北滘、南海狮山两大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依托蓝橙实验室、库卡等平台和龙头企业,建设美的库卡智能制造工业园、海创大族机器人智造城等专业园区,打造佛山北滘机器人谷智造产业园;依托中国(广东)机器集成创新中心、佛山智能装备研究院等,建设南海智能机器人创新产业园、佛山人才创新灯塔产业园等产业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