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字时放个铜钱在笔杆上,这位清朝遗老把写字的“功夫”练到家了
更新时间:2025-06-28 15:14 浏览量:5
华世奎内心接受不了清代的灭亡,所以经常以“清朝遗老”自居,思想确实有点“顽固了”,但是从书法方面来说,他却是名噪一时的。
华世奎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他是因为字写得好而被破格录取的,按照当时的科举制度来说,他只能是一位举人,还到不了去皇宫当官的级别。他进宫之后,刚开始的职位也并不高,只是一位负责抄写各类文书的抄写员。不过,虽然官职不高,但是从这个经历可以看出来,他的书写实力肯定是非常强的,否则也不可能成为清末皇家的专用“写手”了。
古代文人都能写好毛笔字,但是不见得都能够靠“毛笔字”吃饭,华世奎就属于靠毛笔字吃饭的人。清朝尚在时,他在皇宫中负责写字,清代灭亡了,他回到天津以卖字为生。按现在的说法来说,华世奎就是以一位职业的书法家。
而华世奎之所以能以写字为职业,取决于他所下的“功夫”。他在写字方面下的硬功夫是其他文人所不及的,这里有两个例子可以为证:
一个是华世奎小时候练字的趣事,他的父亲总在笔杆上放一铜钱,让他在写字的过程中保持铜钱不掉下来,以此来提高其书写过程的专注度,当然这也使他从小打下了扎实的用笔基础。
第二个例子是当代田英章先生分享的,因为同为天津名家,所以田英章先生对于华世奎更熟悉一些。他说华世奎练字也讲究日课,就是每天都要坚持练字,例如早晨起来先几百个字,然后才吃饭。这种功夫可以说没几个人能够做到。
这些例子都证明华世奎在写字上面所下的是硬功夫,没有这样的硬功夫,想吃“写字”这碗饭,估计也没那么容易。普通文人也只是把写字作为日常工具而已,并不会这么下功夫。而华世奎所下的功夫,恰恰证明,其在颜体书法方面有这么高的成就,并非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