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红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松透空:都在节节贯通后才明白脊椎与架子功夫的“不练之练”

更新时间:2025-06-10 19:14  浏览量:17

太极拳的修炼,本质上是一场关于"自然存在"的关节探索。当我们的关节真正松开,脊椎如古松般挺拔时,会感受到一种奇妙的"空"——不是虚无的空,而是充满生命力的空。这种空让力量能在体内自由流动,如同春风穿行于竹林,不滞不碍。杨澄甫先生常言:"练拳时,要觉得自己像个充气的皮囊。"这皮囊不是实心的,却蕴含着惊人的透力与张力。

在日复一日的杨家85式练习中,我逐渐体会到"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玄妙。当筋骨节节贯串时,身体会自然形成一种特殊的力学结构:脚底涌泉穴与大地相接,百会穴与虚空相应,整个人就像连接天地的导体。这时打出的拳架,不再是肌肉的收缩发力,而是整个宇宙能量在身体这个"管道"中的自然流淌。郑曼青先生称之为"虚空粉碎",说的正是这种打破形体界限的体验。

最令人惊叹的是内息的蜕变。初学时总执着于逆腹式呼吸的技巧,待功夫深了,反而发现呼吸会自动调节——就像熟睡时的自然呼吸,完全不需要意识干预。这种"真息"状态下,每个毛孔都在参与气息交换,整个人仿佛变成了会呼吸的活雕塑。李经梧前辈曾比喻:"练到高处,呼吸就像秋潭月影,来无所粘,过无痕迹。"

——当关节松开到一定程度,会出现"听劲"的质变。这不是用耳朵听,而是用全身毛孔感知空气流动的能力。与人推手时,对方的劲路会像水墨在宣纸上晕染般清晰可见。这时所谓的"化劲",不过是顺着对方劲力的自然走向轻轻引导,如同疏导溪流归海。汪永泉先生形容这种状态为"如执一羽而知轻重",羽毛未动,心意已明。

晚年最大的领悟是:太极拳最终练的是"不练之练"。当所有要领都化为本能,就不必再想着沉肩坠肘、虚领顶劲这些规矩,就像成熟的书法家不再纠结提按顿挫。这时打拳反而像孩童嬉戏,纯粹出于生命本能的欢愉。杨禹廷大师九旬时仍说:"我每天都在忘记太极拳。"这种"忘",才是对拳法最深的铭记。

场馆介绍
红剧场,原为崇文区工人文化宫大剧场。“天创国际演艺”投入红剧场巨资改造剧场,使得观赏条件彻底改善,仅在剧场外观的制作与包装上,就使用了80多吨钢材。这个下了大成本引进了灯光和舞台硬件的剧场希望带来强烈的...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崇文区幸福大街44号
乘6路、8路、34路、35路、36路、41路、60路、116路、705路、707路、743
红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