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红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海峡通讯》专访龙岩市新罗区委书记张锋:“专精特新”下功夫 机械装备强起来

更新时间:2025-05-14 06:14  浏览量:3

花开新罗·“七色花”温暖幸福家

近年来,龙岩市新罗区经济稳健增长,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特别是机械装备工业,形成了工程机械、环保设备、应急特种装备等重点产业链,获得“中国专用汽车名城”“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等称号。2024年,机械装备全产业链实现产值265.2亿元,同比增长7.4%。

如何走出一条具有新罗特色的机械装备产业发展之路?近日,《海峡通讯》记者专访了中共龙岩市新罗区委书记张锋。

2024年9月10日,张锋(左三)到龙岩市海欣电镀有限公司调研。

《海峡通讯》记者:从传统优势产业华丽转身为全国百强产业集群、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罗区机械装备产业发展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张锋:当前,新罗区机械装备产业已形成工程机械、应急抢险救援装备、电力装备三大细分链条,应急抢险救援装备产业集群和机械装备产业集群已分别通过国家和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评定。全产业链共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3家、专精特新企业42家,中国龙工、龙净环保、泰豪·海德馨等一批上市企业在新罗发展壮大。

新罗区机械装备产业发展并非一蹴而就,主要得益于历届党委、政府持之以恒地在“专、精、特、新”这四个字上下功夫。

“专”即突出链条的专业化。围绕机械装备产业发展,绘制详细的产业链细分图谱,以产业链缺失、关键环节为重点,不断加大上下游关联项目招引力度,着力推动延链补链强链。近5年来,全区共招引机械装备产业项目96个,总投资额约100亿元。

“精”即突出服务的精细化。坚持政府服务“不叫不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持续深入开展“千名干部挂千企”活动,实行“企业管家”服务模式,不断健全完善项目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

“特”即突出企业的特色化。借力市级机械装备与专用汽车产业研究院,成立“县域产业链发展智库”,并健全完善“链长+链主”双链驱动工作机制,着力把创新资源聚集到重点企业上,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中国龙工进入“全球机械制造50强”;龙净环保上榜“中国环境企业50强”。

“新”即突出平台的新质化。重点加快北部新城“产城人”融合,在抓好人才房等生活性配套项目建设推进的同时,努力招引一批科创平台、产业基金等生产性配套项目,提升园区平台对产业的孵化和集聚功能。目前,北部新城已建成标准化厂房超百万平方米。

《海峡通讯》记者:近年来,新罗区机械装备产业在延链补链强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张锋:近年来,新罗区深入推进延链补链强链行动,主要成效可以概括成“三个更加”:

产业链条更加精细。将机械装备产业细分为工程机械、应急抢险救援装备、电力装备等3条产业链,在细化中做精、做深。比如电力装备产业链,我们抓住2020年国家电网对口支援机遇,从无到有建立这一细分链条,到2024年产值已达18.32亿元。

产业链条更加完善。成功引进金品智能属具、陆力智能叉装车等项目,补强工程机械产业链的关键零部件制造、工程搬运车辆等环节,进一步提高产业链韧性。

产业链条更加先进。坚持鼓励引导机械装备龙头企业实施技改升级,进一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产业韧性。近5年来,新罗区技改年均投入超千万元。比如,我们有效引导泰豪·海德馨加大科研投入,创新400余项专利技术,其智能型中高压移动应急电源车获得省科技进步奖,连续9年稳居全国销量榜首。

《海峡通讯》记者: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请问新罗区如何汇聚智力资源,激荡机械装备产业的新质生产力?

张锋:新罗区始终将新质生产力作为机械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主要在“三引”上下功夫。

加强政策“引导”。先后出台研发投入、研制首台(套)技术装备、企业成长上规等系列支持政策,设立11只基金,总规模达130亿元,并持续推动“科技贷”业务,形成“财政+科技+金融”的扶持模式,年均投入机械装备产业发展资金约40亿元,为产业发展撑腰鼓劲。

加强人才“引育”。大力实施“龙津英才”集聚行动,先后制定《产业人才引进培养的若干措施》《产业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遴选细则》等人才政策,平均每年发放人才补助超500万元,目前新罗共有18名机械装备领域省级高层次人才。

加强技术“引进”。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张建云院士、清华大学马敬仲教授等知名科研院校专家团队7个,与企业开展技术合作、项目攻坚26项,成功破解“逐级水泵加压技术、加压水泵自适应控制技术、长输水软管机械化辐射技术”等多项技术难点。泰豪·海德馨、威而特等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企业。

《海峡通讯》记者:这两年,全省上下高度重视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新罗区对于机械装备产业进行了怎样的部署?

张锋:新罗区围绕机械装备产业发展,明晰了“134”发展思路,具体而言:

“1”即“1个目标”。制定《新罗区工业发展倍增五年行动计划(2022—2026年)》,力争到2026年机械装备产业产值突破400亿元。

“3”即“3条细分产业链”。工程机械产业链重点围绕龙工等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发动机、轮胎、液压总成等关键零部件生产项目,形成批量配套生产能力;应急抢险救援装备产业链重点围绕侨龙、泰豪·海德馨等领军企业,鼓励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投入,拓展冷链、房车等高端专用车领域,不断丰富应急救援处置类专用车及装备产品种类;电力装备产业链重点围绕太阳电缆、逢兴机电、亿瑞电力等领军企业,积极引进成套电力设备制造、电子计量设备等生产项目,健全完善产业链协同配套能力。

“4”即“4项举措”。一是“链长”负责制。由分管副区长担任“链长”,负责抓好延链补链强链全过程服务工作。二是推动链式精准招商。每年滚动推进“三个十大”招商项目,努力补齐产业链缺失环节。三是强化专班推进。成立招商签约、规划报批及征迁、基础设施建设、报建及证照办理、综合协调服务等5个专班,打破部门间的壁垒,强化对机械装备产业相关项目的推进。四是实行“供需牵手”。精准匹配企业需求,深入实施“供需赋能、助企强链”活动,助力企业拓宽市场、开拓销路。

《海峡通讯》记者:放眼未来,新罗区将如何把握广州龙岩对口合作、厦门龙岩山海协作、国家电网对口支援等政策机遇,推动机械装备产业乘势而上取得新辉煌?

张锋:新罗区将抢抓机遇,重点要做好4篇文章:

做好政策研究文章。立足产业实际,深入研究各项政策,找准机械装备产业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精心策划一批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项目。

做好项目攻坚文章。紧盯31个在手的机械装备产业项目,用好项目专班,实施“四色”亮灯、“五定”协调、“红蓝榜”亮晒等机制,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通过项目建成投产,带动机械装备产业快速发展。

做好借智借力文章。重点依托广州、厦门以及国网的产业优势,有效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力争每年引进50个产业链关联项目;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柔性引才等方式,力争每年引进培育机械装备产业高层次人才20名。

做好园区建设文章。重点建设三大园区:广龙岁金智谷(龙岩)智能装备产业园力争今年7月开工建设,重点引进广州的智能制造、机械智能装备等相关企业项目;厦龙山海协作产业园首期合作项目重点承接厦门机械装备、电力装备、智能制造等产业的转移和辐射,打造“飞地经济”示范园区,力争于2026年6月底前建成;能源互联网产业园重点招引成套电力设备、计量设备等生产制造项目,力争今年新增签约高质量投资项目5个以上,园区产值实现翻番。

场馆介绍
红剧场,原为崇文区工人文化宫大剧场。“天创国际演艺”投入红剧场巨资改造剧场,使得观赏条件彻底改善,仅在剧场外观的制作与包装上,就使用了80多吨钢材。这个下了大成本引进了灯光和舞台硬件的剧场希望带来强烈的...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崇文区幸福大街44号
乘6路、8路、34路、35路、36路、41路、60路、116路、705路、707路、743
红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