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上得力,方能突破妄想关,得遇杳冥真精!
更新时间:2025-05-12 18:37 浏览量:2
作者:樵夫
欢迎收藏、转发或分享!
做事情,最见功夫!
同样是真心实意地去做,有人费了好大力气找不到要领,有人手到擒来如抽丝剥茧一般,又是什么缘故呢?
是悟道了,功夫练到家了,就能够自然而然的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故《悟真》有云:
恍惚之中寻有象,杳冥之内觅真精。有无从此自相入,未见如何想得成。
就是说:那种不知不觉的自然造化功力,是经年累月积聚而成的事上修为,不是光靠妄想就能悟入的!
那究竟又该如何突破无用妄想?得遇杳冥真精呢?
莫急,且听樵夫参照悟元子真人通关文精髓,结合自身体悟,作如下一一细细讲解:
图片来自网络
读书,是为了明理。
明理,是为了做事。
明得再多理,如果不去做事,不落在实处,仍是百无一用的妄想。
故有诗云: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书生的肚子里,只有浮华知识,没有实践经验,纵是满腹经纶,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仅适合与人口舌争辩,徒增烦恼。
但理论知识,是做实事的基础。
就好比把一位初中毕业的学生,和一位大学毕业的学生,放在同一起跑线上,很快就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潜力,是可以无限延伸增长的……
而一开始就把道理穷通了的人,就好比是专业领域的博士生,其内核极限要比大学生更为强大,可以直接迈入创造性的研发领域……
但有了这么好的理论基础,如果不去落在实处,或是缺乏落在实处的机缘,也是产生不了任何价值的。
总之,要把理论用在实践,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方能形成一定的社会应用价值,离妄得真,把理想照进现实……
待到理事圆融,方才明真,方才悟道。
不要把理论功夫,当作悟道真实,那样认为的话,就是浮华不实的妄想。
所以,理悟之后,还要悟后起修,去下实证功夫!
图片来自网络
做事情,要专一。
越专一,越得力。
不要刚开始,就同时去做好几件事情,这样只会分散精力,左右牵扯,失去重心,导致一事无成……
你先得找到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或没得找,已是别无选择的事情,专心致志的去做,坚持不懈的去做,用十年磨一剑的毅力和精神,去把它做透,做到信手随拈出神入化的境界,方名为透。
就好比:
作家笔透,如溪水潺潺,延绵不绝……
画家意透,如身临仙境,别有洞天……
琴师指透,如神游太玄,丝丝入扣……
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做成,或做透,你就会找到成事的方法和诀窍,再去做类似的事情,就没了之前的顾虑和拘谨,容易单刀直入,直击本质和要害,能够瞬间手到擒来。
因为你在十年磨剑的过程当中,早已磨炼出了内功,能够让心、眼、手、身形、步法等同步协调一致,发出快、准、狠的惊人力量,这样的力量才是成事的上品机缘!
所以,身在各行各业的翘楚们,都能够淋漓尽致的说出自己感同身受的道,虽然各自所用的言语形式有别,但究其内在本质,都是指向同一根源。
先一门深入,直到吃透,再触类旁通,就是最好的机缘造化!
忌广泛涉猎,浅尝辄止,皆透不过去,就是可悲的无用功夫!
因为:
把所有力量集中在一个指头上面,要远比发散在十个指头上面,要更有力量!
图片来自网络
悟道,有悟道的机缘。
行道,有行道的诀窍。
证道,有证道的造化。
然道有小大,有次第,有火候,有上中下三品机缘五等造化,境无止境,需要循序渐进去下功夫……
不能仅仅得到了一点点皮毛,就已沾沾自喜,自以为得道,去人前卖弄去了,这样的心态,是不会有太大成就的!
比如:
理上悟道了,只是为了事修打个基础……
小事透入了,只是为了大事做个铺垫……
大事透过了,还依然只是炼己的功夫,还有命功要去修炼……
总之,境无止境,你只有到了什么样的境界,方能赢得什么样的机缘,去成就什么样的造化!
也只有突破了一层一层的境界局限,方能发现更高维度的真实存在,方能觉知到那些曾经不可思议的造化功夫……
所以,理入也好,事入也罢,都只是刚刚摸着门槛,还有更高层面的东西,在等着我们去知觉……
基础不扎实,就不要心存妄想。
修真路漫漫,也不可妄自菲薄。
总之,要对自己有信心,尽心尽力去下功夫,顺其自然去积功德,看看自己到底能上哪道坡?越过几道坎?最终能有什么样的毕生成就?
哪怕事与愿违,也要无怨无悔!
图片来自网络
故悟元子真人最后指出:
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妄想关口打通。
稳定脚跟,不论学道行道,步步出力,时时用功,自然苦尽甜来。
未闻道者,即能闻道。已闻道者,即能成道。
否则,实事不做,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妄想明道,难矣。
您又怎么看呢?
大家可在评论区发表相关看法。此文乃即兴创作,如有不妥或相关字词错误,诚心欢迎各位师友如实指出,方便更正,樵夫在此不胜感激!承蒙厚爱。
真精不从妄想得,
事入杳冥现机缘。
——关注樵夫,带您探索修真典籍中的元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