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书记说丨16年慢功夫绘就社区幸福圈
更新时间:2025-05-07 22:41 浏览量:2
“李叔,您昨儿说的我都记得呢,下午就能给您答复。”中午12点,西便门东街一棵槐树下传来了吴涛的声音。作为月坛街道西便门社区党委书记,吴涛一刻也闲不住。扎根社区16年,她总是在走访入户的路上,也逐渐从一名“小白”成长为居民信任的当家人。
社区“解语花”
聊天叩开居民心门
2009年,吴涛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初来乍到的她,对社区工作十分模糊。面对新环境,吴涛曾无数次问自己:“自身优势如何转化出来,才能更好地开展服务,让居民们认可?”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吴涛做了大量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做居民的解语花”。“陈大爷您好,今天没午休?”“阿姨,您需要什么帮助?”只要看见居民进了居委会,吴涛总是笑脸相迎,拉着大家聊聊家常。
久而久之,不少居民开始习惯性往社区跑。孟阿姨家离居委会比较近,加上关注社区发展,那段时间变成了吴涛办公桌前的常客。“吴书记,我想加入咱院儿的物管会怎么这么难?您必须得帮我解决啊。”那天,刚一进门,孟阿姨就打开话匣子。“您别着急,先喝口水,咱坐下来慢慢说。”吴涛说道。
原来,当时小区正要成立物管会,但孟阿姨家的产权人是她爱人,自己不具备成为物管会成员资格。其实老人也清楚事件原委,但一心想为院里做点事情,便想找吴涛帮个忙。
吴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与孟阿姨交心交底:首先,居民有意参与社区治理、服务邻里是好事,应当鼓励;其次,自己和社工已经将居民诉求上报街道;第三,居民本人也要调整好心态,要相信社区、相信政府,耐心等待答复。
听着吴涛耐心分析前因后果,老人的情绪也逐渐平稳。5天后,街道相关部门也做出了回复:只要产权人本人在公证处做出有关证明,将房屋委托给孟阿姨,后续工作就能顺利开展。
最终,孟阿姨如愿加入了小院物管会。如今,更是当上了楼门长,还牵头成立了小区停车自治管理小组。吴涛也因此和她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做好社区工作一定要有诚心、耐心,也要和居民交心。这样,才能获得居民们的信任。”吴涛道。
“书记,您好,下社区啊?”“书记,有空来家里坐坐?”“书记,我们院里花开了,您过来看看啊?”现如今,每每走访社区,吴涛和居民们就像是多年的近邻、好友,聊聊最近家里事,说说心里的烦恼,吴涛不仅实现了当初的目标,更是成为居民心中信任的当家人。
“电”亮民心
破解老楼用电困局
“吴书记您看,现在一袋子饺子下锅,指示灯都不带闪的,用电放心,生活更安心。”家住10号院34门的于大爷掀开热气腾腾的锅盖,高兴地指给吴涛看。一旁厨房墙上,崭新的电力线路整齐排列,见证着这个70余年历史的老楼迎来新生。
几个月前,这个央产老楼里,27户居民还在为用电发愁。当时,随着液化气罐禁用政策落地,部分老旧小区住户不得不依靠电力做饭,随之而来的电力压力,成为不少居民的“心病”。“早上8点跳了两次闸”“炒菜炒到一半全楼停电”……居民多次拨打12345热线反映该问题。
“民以食为天,这事儿必须快办!”吴涛的笔记本首页上,这句话被吴涛特意加粗。那段时间,天蒙蒙亮时,吴涛便带着社工蹲在配电箱前记录跳闸频次;过了下班点儿,她又举着手电筒检查管线。“最旧的那根电线比我父母年纪都大,修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全部更换。”吴涛感叹道。
在“吹哨”多部门后的协调会上,吴涛将10号院的情况做了详尽汇报,并表明了一定要为居民解决此事的决心。面对产权单位、电力公司等多方博弈,她连夜整理出了27户居民的详细档案:3户独居老人需要特殊用电时段,5户家庭需定制改造线路……当这些数据摆在桌上,原本胶着的多方协商逐渐有了共识方向。
但真正的“硬仗”在居民楼里。听说改造要增加电容,会导致电费增加,居民中间反对声此起彼伏。了解情况的吴涛连续几天加班与居民谈心,从安全隐患到一笔笔计算改造前后的用电成本,说到动情处,几位老人湿了眼眶:“丫头,就凭你为咱们着想的这股子劲头,我们同意改造。”
施工期间,由于地处半地下室,许多线路必须绕开承重墙。为了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吴涛逐一与施工人员进行沟通,最终为每一户的厨房都“量身定制”了一份走线方案。
如今的10号院,新安装的智能电表规律闪烁,老人们自发组成“用电互助小组”,曾经反对声最大的居民当上了节电宣传员。“电路改造改的是线路,连的是民心。”望着院里明亮的灯光,闻着家家户户飘出的饭香,吴涛心里一暖,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漏雨窗”换新
让居民住得安心舒心
“这是我过得最温暖的冬天。”在吴涛的微信留言中,居民的这句话让她印象深刻。
2024年深秋,吴涛在入户走访时发现,由于许多老小区为大屋脊建筑,原有单元窗户都是老式的木框玻璃窗,部分窗框已有破损。到了冬天,楼道里经常被灌入大量冷风,导致居民室内温度也深受影响。想根治问题,改造是最优解,但问题也接踵而来:资金从哪来呢?前期,社区多次与产权单位沟通,但是结果并不理想。
居民的烦心事,吴涛一直放在心上。为此,社区通过召开党建协调会、居民代表会,以及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居民在小区建设中的意见建议。最终经党委班子讨论后决定,利用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对院里两栋楼8组单元门共24扇窗户进行统一更新,将木框玻璃窗全面更换为塑钢窗。
确认实施方案后,吴涛每天都会走访居民,解释改造的必要性。由于计划启动得及时,这也给了社区充足的时间挑选施工方,经多方比较,最终选定了居民认可的施工团队。并赶在冬季寒潮来临前,完成了单元门窗户的更换工作。“现在刮风下雨天,再也不担心了。”院里的居民纷纷点赞。后续借着这次改造的“东风”,社区还将院内破损漏雨的车棚及坑洼不平的地面一并进行了翻新。
回顾16年的社区工作,吴涛特别有成就感,哪怕居民一句随口的夸赞,她心里都能热乎一整天。“这不仅是对我的关爱,更是对社区的肯定。西便门社区就是我的家,我得带头做表率,带着大家朝着幸福家园方向奋进。”吴涛对社区的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