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忍耐的功夫 奇怪的问题
更新时间:2025-05-06 13:46 浏览量:2
明朝颜茂猷先生是浙江平湖人。他教诫子弟说:“凡是未经过忍耐功夫磨炼的人,绝不知道忍字有多么困难!若非心中善恶念头交战,也绝不会体会到忍字是多么奥妙。
一个人若不能忍辱耐苦,纵然是有善心,一旦被人激怒就会立即瓦解,一受到挫折就会堕落。
所以孟子说‘上天将要降大任给一个人时,必先磨炼他不动心自忍性的功夫’,这是要人人都能参透这一关。
大概来说,布施救济别人,不免引起其他人的嗔怒;要为别人打算,则不必害怕被人怨恨和责难。
做事情必须能任劳任怨,劝解他人也不要避讳别人的讥讽和批评。心存宽厚待人,有时候必然会遭到他人讥笑侮辱,这种种横逆都是自然随之而来的结果。若不能明白个中根由,那就不是真正能为善的人。”
很多时候严格要求他人,反而是救赎使他人不再堕落。对他人其实也是一种恩德,这种恩德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理解的。这也需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据《太上感应篇汇编》
[祈祷][祈祷][祈祷][福][福][福][玫瑰][玫瑰][玫瑰]
奇怪的问题
有一个老人外出做生意在回家的路途中,认识了一个青年小伙子,他们打过招呼以后就开始结伴同行。
半路上太阳热得像把人在烧烤,戈壁沙滩上连一棵可以遮挡阳光的树木都没有。晒得这两个人骑在马上浑身冒汗,马也疲惫不堪。
青年对老人说:“老人家请您把这漫长而又荒凉的路缩短一些吧!”
老人心想:“这个青年人好糊涂,我既不是神仙,又不是魔鬼,不会法术怎么能把路缩短呢?”老人心里不高兴,没有理他。
走了一阵,青年又说:“老人家您看这天热,我们是走得又热又渴,请您在马背上烧茶来喝行吗?”
老人心想:“真是越说越奇怪不像话了,我活了这么大年龄还从没听说过有人能在马背上烧茶的。”老人低着头还是没理他。
两个人走到中午,眼看就要快到河边了。青年说:“老人家,我们的马也太疲乏了,咱们把马丢到河边去,换两匹好马骑吧!”
老人这时忍不住生气地说:“瞧你这个人,看起来挺聪明的,可说的尽是不着边的话。这荒郊野外,哪里有马换!”青年笑了笑,只是把马拉河边喝水喂食,然后继续往赶路。
过了河,迎面来了一群送丧的人,其中有两个人抬着一具死尸。这时青年问老人:“老人家,您看这个人是已经彻底死了,还是只死了一半呢?”
老人一听,气得胡子都直了,觉得这是对死人大不敬,瞪着眼睛说:“你自己睁开眼睛看,死人身上都盖上白布了,难道还有一半是活着的吗?”青年没有回答,又继续跟着老人赶路。
走着走着,青年看见路两边麦地的麦苗绿油油的,又对老人说:“老人家,我还要问问您,这些麦苗是已经被人吃光了呢,还是没吃呢?”
老人叹了口气说道,“唉!可怜的愚笨的孩子啊这是明明长着麦苗,怎么说被人吃光了呢?
你说话真是匪夷所思。你年龄不小却是什么也不懂得呢!”
正说完,又来到一个小桥边。老人说:“过了这桥不远,就到我住的阿吾勒了,今晚你到我家来住吧!”
青年说:“不用了!老人家谢谢你,我今晚就在这桥边旅店过夜,您快回家去吧!”
老人只好自己走了。他刚走了不远,青年又把老人叫住问道:“老人家,您家里有几个人呢?”老人说:“我只有一个女儿。”
“那您在进门之前最好先问一声‘谁在家?’然后再进去。”老人答应一声就走了。
老人回到自己的毡房门口喊道:“谁在家?”这时毡房里回答道“父亲,我正在洗澡,请您等一会儿进来!”
老人下了马,卸了鞍,坐在羊圈旁,心想:“我和这个青年走了一路听了他一路糊涂话,只有这最后一句话是对的,我如果不问一声,该有多难堪呀!”
这时女儿出来了,梳洗得闪光又漂亮,笑眯眯地把父亲接进屋里,跟着就赶紧烧起奶茶来。
老人一边脱靴子,一边对女儿说:“我和一个年轻人走了一路,也生了一肚子气。”
姑娘问:“生什么气呀?”老人说:“这小伙子看起来倒挺聪明英俊的,其实却是个傻瓜。他说让我把路缩短,你看我又不是神仙怎能把路缩短呢?”
姑娘说:“您为什么不给他讲一个故事呢?一边讲故事一边走路的话,路虽然长,有故事就不会感到疲乏,不知不觉地就缩短路程了。”
老人又说:“走了一会儿、他又叫我在马背上给他烧茶。这该是从没有听过的事吧!”姑娘笑着说:“您给他吃点话梅不就行了吗?话梅不是也能止渴吗?”
老人只好接着说:“算他说得有道理。可是走到河边他又叫我换好马。你想,在那没人的地方怎么会有别的马呢?”
姑娘说:“他不是叫您真的换一匹马,是叫您把马放到河边去饮水吃点草料。休息一下再走,不就是把乏马换成好马了吗?”
老人点了点头,还是不服气:“后来迎面抬来了一具死尸,他却问我:‘这个人是已经全死了,还是只死了一半呢?’这不是又在胡说吗?”
姑娘说:“这青年问的是这个死人有没有后代。如果有的话,就说明只死了一半,死人没有做完的事业,可以由他的后代继续完成。如果没有后代的话那是彻底死了呢!”
老人最后说道:“他见了刚刚出苗的麦地,却问我麦子是不是已经被人吃光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姑娘想了一下说:“他是问那块地的主人是不是个穷人。如果是穷人的话,去年秋天打的粮食,这时已吃光了。麦子刚刚出苗,只好向富人去借粮食,等到秋天麦子黄了,打下来再还给富人。这不就是把刚发出苗的麦子提前吃光了吗?”
老人听了,半天低头不语。姑娘又说:“我亲爱的父亲,俗话说,活得老,不一定知道得多;见识多,才能知道得多。依我看,那个青年人倒是个聪明人呢!”
老人想了一会儿,点了点头。
姑娘又接着问道:“他今晚住到什么地方了?您没有让他到咱家来吗?”老人说:“他住在阿吾勒前边的小桥旁。你烧好了奶茶,找个人给他送去。”
姑娘烧了一壶加了胡椒的奶茶,拿了一个圆圆的镶,在馕上面厚厚地抹了一层奶油,叫邻居一个小孩给送去。小孩临走时,站娘嘱咐说:“你把这东西送给小桥旁的那个年轻人,并对他说:
“清澈的湖水,变成洁白色。
圆圆的月亮,被乌云遮着,
美丽的鲜花,这里只有一朵。”
小孩答应了一声,飞快地跑了。半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奶茶洒了一半。
小孩子又贪吃,走着走着饼又吃了多半个,奶油也剩下薄薄薄的一层了。
小孩来到小桥旁,把吃的东西交给了青年,又把姑娘嘱咐的话说了。年轻人吃了馕,喝了奶茶,对小孩说:“请你回去替我谢谢姑娘,并对她说:
洁白色的湖水,
已经快要干枯。
圆满的月亮哟,
变成初一月牙。
勤劳的蜜蜂呀,
还没飞到花旁。”
小孩回到阿吾勒,又把青年的话告诉给姑娘。姑娘说:“你太淘气了,为什么路上洒了奶茶,又偷吃了奶油和馕呢?”
小孩吐舌头奇怪地想:“她怎么会知道呢?”姑娘又说:“罚你再去一趟吧,就说是我父亲请他到我家来做客,有话要说呢!”
于是,青年第二天来到了姑娘的家。老人家这才知道他和女儿的智慧相当,于是做媒撮合他们。
好一对天生的郎才女貌,他俩结成了阿吾勒里最让人羡慕的好夫妻和好伴侣。
据《哈萨克族民间故事》
[祈祷][祈祷][祈祷][福][福][福][玫瑰][玫瑰][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