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体感多体会,“行气通骨”,功夫越练越深
更新时间:2025-05-06 13:00 浏览量:2
借假修真,借事炼心。好个老赵,打起拳来,行云流水,流水之中暗藏八面支撑,八面支撑孕育大球旋动。大球在外旋,小球在里绕,里头动,外头旋,一环套一环,细劲入骨,丝丝入扣,潜节奏渐渐形成。
事缓则圆,缘终会圆。你看云手,手在前划圈,后背划立圆,云手就是按摩后背。脊柱暗暗下插,尾椎聚力尾闾,像一把锥子,插在骨盆里。尾闾划小圈,一吸一吸,胯横轴微调平衡,不倒翁劲就来了。
四句偈,十万年。技术对路,可持续提高。技术不对路,就止步不前。骨力并非蛮力。骨力来自筋劲,筋腱张得开,筋腱细又韧,穿着骨头走。松肩坠肘,肱骨非常沉。撑开骶髂,骨盆密度大。
不来不去,如来如去。所谓千斤坠,不是脚使劲碾地,会造成死根。脚的根劲,源自脊柱放松。领住百会,脊椎节节向下松,脊柱插到骨盆里,涌泉吸大地,才能接骨斗榫。
拳的精神,禅的光辉。拳不能傻练,需要点悟性,练着练着,一股体悟,油然而生,颅内清亮,心中空明,内气穿筋绕骨,膜劲升腾,越盘越圆,元精滋润,就此欲罢不能。
高山衬流水,春风吹桃花。女士练太极,柔美透果断,英气勃发。男士练太极,刚毅透虚实,动静得体。轻灵裹着绵沉,等速培养变速。说动咱就动,节节波动。说停咱就停,吊丹刹车。
练太极拳,多体悟水感,骨感泡在水感里,腠理之间,有水感流动,裹着骨感盘旋而去,温厚的内压,就入了骨髓,一股勃勃生机,透骨融血,滋润百骸。水感即是气感,内压裹着骨头,有气有骨,如绵裹铁。
波动的是内压,内压裹着筋骨,节节波动着拧出去,形成各种劲路,二十式也好,八十式也罢,旋腔运内压,牵关窍引内压裹骨而行,叫气裹着骨走。骨通则气通,松沉劲练到高阶,仿佛有气灌入骨窍,遍体通透,带来了生机。
太极拳不是轻的,也不是重的,是个不轻不重的东西。若骨力太重,气机淤堵,心流不畅,会淤积戾气。若骨力太轻,处处虚浮,处处疲软,也练不出东西。
骨力松沉,筋劲圆活,关窍圆润,有回旋余地,轻轻抹着走,轻轻蹭着旋,力度就合适了,气一流动,骨力就通透了,元精就充盈了。太极浮屠原创文章,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