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大比拼” 淬炼“硬功夫”
更新时间:2025-05-01 01:23 浏览量:2
“参加这次无人机驾驶员技能竞赛,让我对无人机有了更深入全面的理解,对操作的精准度、复杂环境的应对能力都有所提升。”近日,在市总工会举办的全市首届无人机驾驶员技能竞赛上,来自长安镇的选手严赵宇与40余名参赛选手同台竞技,接触无人机才一年多的他凭借优异表现,获得二等奖,这让他信心大增。
职业职工技能竞赛是推动产业人才培育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市总工会积极构建全域联动的竞赛体系,竞赛规模进一步扩大,赛项涉及工种越来越多,从传统产业向战略新兴产业、新业态等新领域不断延伸,打造具有海宁特色的职业技能竞赛品牌。
今年市总工会将举办市级技能竞赛项目10个、区域行业技能竞赛项目50个。其中,首届无人机驾驶员技能竞赛、首届网约车配送员技能竞赛均是“首开擂台”。
比赛就像磨刀石,能把技术的刃口越磨越亮。在市级职业技能竞赛获得佳绩的职工,市总工会还会积极推举参加嘉兴市、浙江省甚至全国性的职业技能比赛,让更多技能人才在职业技能大赛的舞台上发光发热。
吴式胜是海宁红狮宝胜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技术主管。在2024年嘉兴市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智能制造工程设计与应用赛项中,他获得了二等奖。 “我喜欢琢磨技术,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正是这份对技术的执着,让吴式胜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名普通的车间生产焊接操作工成长为车间技术主管。在每次参加技能大赛前,他都会“泡”在车间反复练习。
早在2022年,吴式胜作为唯一一家民企选手,参加“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之第十届“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在6天的赛事中,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顶级焊接高手角逐,最后,他取得焊接机器人竞赛三等奖,全国排名第六名。
那次比赛,让吴式胜大开眼界。参赛选手都是来自最前沿的高科技领域,他们的焊接对象是潜水艇、飞机发动机、火箭助推器等。他十分佩服这些焊接界“天花板级别”的大师能零失误完成他们的焊接任务。“希望有一天,红狮宝胜能涉足航天航空领域更前端的产品,自己能在国家高科技领域的产品上,雕下一朵朵美丽的鱼鳞状‘焊接花’。”吴式胜笑着说道。
“我很喜欢和高手较量,看到别人比我强,就一定要加油追赶上去。”在万方纺织生产车间里,一个忙碌的身影来回穿梭,穿纱速度要比普通穿纱工快一到两倍。她就是万方纺织经编值班长、浙江省劳动模范华小叶。从青涩新手到行业标杆,她用十余年时间诠释了“以赛促学”的成长真谛。
2016年,在市赛、省赛屡获佳绩的华小叶被推荐站上全国技能竞赛的舞台,但由于没有参加全国大赛的经验,那次比赛结果不尽如人意。“全国赛错过一次就要再等三年,当时没发挥好特别懊恼。”回去后,华小叶进行了反思复盘,虽然自己的操作技术没问题,但理论知识方面相对薄弱。
“备战的那段时间,车里、床上放的都是理论知识资料,有空就看,连吃饭睡觉都在琢磨。”2019年,华小叶带着三年磨一剑的积淀,重返全国赛场,她给自己定下了必须进前三的目标,并如愿实现。如今,已斩获各项荣誉的华小叶主动将机会让给年轻一代。她的徒弟孙慧慧在2024年嘉兴市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经编工赛项中夺得一等奖,这种传承正是她最欣慰的。
放眼年轻一代,“00后”的浙江交通集团海宁轨道运营公司工电供中心通信维修员孙苏玥也是在大赛中成长起来的。工作一年多时间,这位初出茅庐的小匠,在2024年省级职工职业工业互联网电子装调人员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今年2月又在全国数据安全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中获二等奖,还上榜了2024年“浙江金蓝领”。
一位位技能人才的竞赛成才之路,折射出海宁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努力和成就。接下来,市总工会将继续以提升职工技能、促进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通过创新“赛训结合”“以赛促学”机制,加速形成与智造强市战略相匹配的新时代海宁工匠集群,构筑面向未来的产业人才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