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者原地踏步,务虚者平步青云,是形式主义泛滥的根源吗?
更新时间:2025-04-29 18:58 浏览量:2
基层一线有许多干部工作能力极强,能啃硬骨头、敢打硬仗,但是却一直原地踏步。有人认为这是“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的无奈;也有人以“淡泊名利”自我安慰。笔者认为,在识人、用人方面急需优化。
每个单位都有不少依靠“硬功夫”完成工作任务的干部,虽然偶尔能获得“评优评先”,但是他们却总是与提拔晋升擦肩而过;而部分“材料式”、“台账式”、“汇报式”干部却总是在提拔晋升中抢占先机。长此以往,材料、台账、工作情况汇报等工作凌驾于苦干实干上,形式主义泛滥便尾大不掉了。
单位的老胡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虽然能干,但因文笔和表达能力有所欠缺,始终未能更进一步。老胡在一线工作多年,擅长发动群众,面对征地、信访、调解等难题,通过拉家常式交谈、请村里有威望的长者协调等方式,解决了许多难题,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结果在老胡的一番努力下,汇报工作的分管领导,撰写单位工作亮点的办公室主任都在事业上更进一步,而老胡却煞费苦心的工作却只获得了一个年度优秀。
实干者无法得偿所愿,必然导致干事积极性下降;务虚者平步青云,材料式、台账式、汇报式工作必然层出不穷,形式主义泛滥,基层一线不堪重负,便顺理成章。
如若领导在乎政绩、关注提拔晋升,那么能帮领导创造条件的便是大功臣。实干者虽劳苦功高,成绩显著,但却未能转化成领导进步的“筹码”,这必然会弱化其功劳,最终被人“摘桃子”。
领导曾“点拨”过笔者,能在口头汇报、书面报告中出彩的干部,绝大多数具备把自身成绩转化成领导部署、下属合力、创新方式、形成典范的能力,这既是大局观的体现,也是领导展示能力、登上更大舞台的台阶。
因此,在激烈的干部晋升中,以领导进步需求为导向,便让不少干部原地踏步。
有句俗语:人信什么就会坚持什么。若形式主义能帮助干部提拔晋升,那形式主义就会泛滥;若实干者能得到重用,务实肯干就会蔚然成风。破除形式主义还得从上级领导着手。
一是要上级领导在布置工作时以结果为导向,不以模糊的工作任务转移责任,要以明确具体的工作职责量化工作。二是要减少材料、台账、汇报式的工作,避免消耗干部过多的精力,避免成为务虚者滋生的土壤。三是要多采用“四不两直”的方式到一线进行工作验收,通过深入群众、深入一线,查看单位的实干之风。
上级领导真抓实干,基层一线必然务实创新,实干者才会有市场,百姓才能更好地享受到政策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