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书法家漠公先生参加慧嫻喜筵.功夫胡同.小字提神
更新时间:2025-04-20 15:13 浏览量:2
慧娴还是小姑娘的时候就开始跟我学字,现在她已成书海之岸上的老码头了。
慧娴找到了心属之人,就是照片中的小贺。他俩是初中同学。我问他俩是不是念初中时就早恋了?他俩说没,是都工作了若年以后才恋上的。
“他看上去还挺精神吧。”慧娴悄悄地问我。
“精神,酷男一枚!〞我肯定道。
今天来参加他俩成婚之宴的有他俩的师叔达赖喇嘛(有事先撤了)和妮儿师姑及李师姑(右二),柒月师妹(左一)和师弟中中(后排中):
北京南三环大商城新开了一家“功夫胡同烤鸭店”,投资人有我一女弟子。她请我给这家店写了不少字。
在字装裱上墙前,他们就己试营业了。但把我的字挂上后,客人骤增。我问真的假的?弟子说:“师父,我敢哄你吗?!〞
北京是文化大都市,老北京的茶馆、酒楼、餐厅都讲究挂个字儿呀画儿呀之类的,以制造出京城特殊的文化氛围来(SPecial cultural atmosphere)。
我在瑞士学的专业就是国际酒店管理。所以特理解北京的餐饮文化。
比如这个餐厅有4张桌子,桌子面对的是一堵长墙。我就给其一桌配了一字:分别是欧(春)、颜(夏)、柳(秋)、赵(冬)四个楷书作品——这样客人在吃饭时不仅能直接欣赏到自己面对的那幅楷书,再有点文化的,还能拿自己面对的楷书,去跟另外三大天王的楷书去做比较—— 这样,这顿饭是不是就吃得有点意思了?
这四幅字的侧面还有一段短墙,我给他们编了个横联(当然,用的书体要与四大天王有所不同了):
在我们进餐的那个雅间,他们在墙上挂了我一幅草书和一幅杂伴字:
草书是我自己撰的一幅《七律》:
功夫胡同聚英贤
香溢京城意自绵
金缕烤鸭盘上卧
玉杯佳酿座中传
谈古论今情无尽
托盞言欢兴正燃
宇内时光沉醉处
开怀似遇艳阳天
而那幅杂伴字集了12幅作品:
我跟餐厅老板已讲好,哪天我来对这个服务员进行一下培训——怎么念这些字儿?怎么讲这些字儿?—— 让所有服务员都会讲会说。
这不就一下子提高了功夫餐厅的服务素质吗?
说老实话,这不也提高了服务员自己的素质吗?
因为客人太多,把其他几个雅间儿都占满了。只有一个餐厅,我趁客人离席时,赶紧补照了挂着的“梅兰竹菊”四条屏:
我也不是不写小字,只是写的少而已。
因为写小字儿产量太低。此外就是因为书人都有一个观念:大好小必好,但小好未必大就好。
大字可以放大缺点。你比如说有的人长期写小字——因为字小就不容易发现毛病。可是你把他的字一放大了看,那些毛病就出来了。所以,练字还是以练大字为主好。
但小字也要时不时练一下。你比如说我就经常拿小楷笔(毫长3.5厘米以下的笔)去写工整的楷书。具体方法是 :在纸上叠出4x4或5×5(厘米)的格来,然后仍采取立姿悬肘的姿势。就我这个个头来讲,此时眼睛距离纸面已有60厘米长的距离了。
如果我许久不写。那么在初写时多多少少还是有紧张感的,不是很放松的:
但写过五六十个字儿后,就越写越放松了。到再写一篇纸时,就完全放松下来了,并且感到游
刃有余,小菜一碟了:
图片、书法作品均由漠公先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