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武山人说功夫系列 | 力贯脊背,腰胯驱动,才是内家拳
更新时间:2025-04-12 09:25 浏览量:6
武林中,内家拳独树一帜,其奥秘尽在腰胯之间。
练此拳者,需抛却后天之四肢用力之法,回归先天本能,方能窥得门径。
内家拳不论形意,八卦,太极都有“大龙”之说,其意在凸显腰对全身的驱动力。
此“腰”,并非仅是身体中部之躯干,更有无形无相之“丹田”藏于其中。
一旦腰胯发力,全身骨节便如被无形丝线牵引,层层运转,一动而无不动,劲力如九曲珠般连绵不绝。 江湖上流传着诸多练腰之法,有的门派将其单独列出,秘而不宣;有的则将其融入拳架之中,让弟子在日常练习中潜移默化地领悟。
但无论何种方式,其核心皆在于忘却四肢之功能,专注于腰胯的驱动。
曾有初学者,无论如何也难以理解这腰胯之力。于是,有人便让他们将手脚捆住,躺在地上,不准用胳臂腿使劲,只许设法坐起。起初,他们挣扎不已,却毫无头绪。直到某刻,他们突然领悟到,唯有借助腰力,方能达成目标。那一刻,他们才真正明白,腰的力量究竟有多强大。
在医院注射室工作的医护人员会告诉你:孩童在医院打针时,常因害怕而挣扎不已,几个大人合力也不好控制,但只需一人将孩子腰部轻轻一箍,孩子便瞬间安静下来。
这是因为,在本能的驱使下,人的腰力一旦被激发,胳膊腿的力量会倍增,而腰力一旦被控制,胳膊腿的力量就无法在发挥。
力贯全身除了腰胯之外,脊背在内家拳中同样至关重要。
内家拳中有句至理名言:“劲上脊背。”
当腰胯之力练成,大龙之形显现,人的力量便从后天的四肢用力,转变为先天的腰胯脊椎带动全身的整力,此乃真正的“换劲”。
观察老虎豹子行走,其屁股高高耸起,身体呈S形,宛如一个蓄势待发的弹簧,随时准备窜出。它们的脊柱与四肢方向一致,因此腰胯之力能顺畅地传递至四肢。
而人类直立行走,肩臂与脊柱呈十字交叉,按常理,腰胯之力到此便应中断。然而,内家拳却有妙法,可将这腰胯的横力,通过脊柱转移到两臂之上,这便是“劲上脊背”的奥秘所在。
现实中,常有人被一条二三十斤的小狗轻易制服,原因便在于此。犬科动物的脊柱与四肢方向一致,虽体重不过二三十斤,但其力量却远胜人类两臂之力。人类难道就无法做到如猫科、犬科那般的力量传导吗? 非也,比如形意拳中的“熊膀”便是解决之道。
“熊膀”源于熊在发力时的独特姿势。熊既能如虎豹般四肢着地奔跑扑咬,又能直立起来,用两臂两掌搏斗。其直立时的力量更是惊人,从上往下用两掌扑击,足以打断任何动物的脊梁骨。
熊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其肩背部位的筋骨结构与众不同。发力时,两块肩胛骨横向打开,贯通肩膀,将腰胯之力顺着脊柱传导至两臂。
宋派形意熊形
形意拳借鉴此理,通过特定的训练方法,打开肩背一带的筋骨结构,使脊柱与两臂实现连通,从而将腰胯之力传递至全身。
解锁力量之门要将腰胯之力通过脊柱传导至四肢,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开肩开胯。
人在后天生活中,关节往往被固定在较小的范围内运动,尤其是肩关节和胯骨轴。
所谓“长死”,便是指关节里的筋失去了灵活性,导致关节运动受限。
以猎豹为例,其在高速奔跑时,前后肢关节近乎脱臼,这正是最大限度地开肩开胯。
胯关节堪称全身的总开关,一旦胯关节打开,全身关节皆随之而开,肩关节自然也不例外。只有肩关节打开,才能真正领悟含胸的奥义,进而迈向更高的功夫境界。
意在力先内家拳的身法之中,藏着“起横起为横,落为顺”的至理。
何为横、何为顺?
横者有三:一为先天之横,即内劲;二为后天之横,即横劲;三为周身之横,即球劲。
“起为横”中的“起”,指的是启动之意。
内家拳身法一动,便需三横合一:以内劲为驱动,周身蕴含球意,浑身充满横力。
三法齐备,方可谓之“起为横”。然而,这起为横并非在外形上明显显现,而是蕴含于内在。
具体观察:
八卦掌的横劲则更为外露,典型表现为横走竖撞。
形意拳则不然,它在意念上暗藏横劲,直至击打的那一刻,才将真力释放。
江湖中,打架之人若能领悟此理,便能在瞬间击倒对手。若对手能勉强接住这一击,便会发现,自己的直劲已然落空。这便是尚云祥先生所言“打架得会抢大边”的深意所在。
那么,球劲又作何解呢?过去常有人说流氓在街上横着走,乍拉着膀子,横冲直撞,这便是生理上的球劲本能。在搏击之中,直来直去往往难以取胜,兜圈子才是寻找机会的妙法。
形意拳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将这横劲隐藏在意念之中,不显山不露水。看似直来直去,实则暗藏横劲。动手时,不能只顾及前后,而要将周身上下都照顾到,让浑身每一个汗毛孔都带着劲,带着凶悍,如此,形意拳才算是有了几分味道。
江湖中,传武与搏击的交手视频屡见不鲜,却鲜少有人能真正将横劲运用自如。练搏击之人兜圈子时,对手若跟着兜圈子,便容易露出破绽。一旦对手稍有变化,便跟不上节奏,只能任人宰割。
独步江湖自然界中,弱者往往跟着强者走,强者则能影响弱者的精气神。
小时候,孩子都有个头领,长大后,又有了老大或老板。与强者相处,不仅会学其本事,甚至连说话的语气也会不自觉地模仿。
在狮子与羚羊的追逐中,若狮子的节奏快于羚羊,羚羊便无处可逃;若羚羊先启动,狮子慢一拍,紧随其后,那便难分胜负。若狮子跟着羚羊的节奏跑,便会失去自主,被羚羊的节奏所控制。此时,羚羊若急转弯,狮子也跟着急转弯,那便不再是狮子自己的节奏,而论急转弯,狮子显然不如羚羊,多半会被羚羊逃脱。 在武术技击之中,也是如此。若遇上比自己强的对手,瞬间跟着对方的节奏走,那便必败无疑。
因此,练内家拳之人,必须有自己的节奏。练拳时,走出自己的节奏,让别人难以模仿;动手时,按照自己的路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永远不被他人欺压。这才是真正的内家拳,独步江湖的不二法门。(全文完)
温馨提示:网络文章要结合自身的体征,是否适合自己,要辩证地看,不盲从。祝各位武运昌盛,拳艺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