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白”到“专家” 他用“笨功夫”,练就灌缝“硬本领”
更新时间:2025-04-08 15:59 浏览量:7
在武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凉州公路段养护一线,总能看到一个被太阳晒得黝黑的青年身影,36岁的刘子学手持改良版切缝机,像外科医生般精准“诊治”着公路裂缝。大学毕业后的他扎根于公路养护7年,用“笨功夫”练就真本领,独创的裂缝处治秘诀让不规则路面裂缝无所遁形,被同事们亲切称为“土专家”。
“手腕稳控进刀量,步速随裂缝调整......”在S308线养护作业现场,刘子学正指导“徒弟”操作设备。他独创的“土办法”让切缝与裂缝完美契合——精准掌握手柄调节刀片深度,灵活控制设备行走速度;操作时,右眼密切留意裂缝走向,左眼紧盯刀片角度,在尘土飞扬中保持人机合一的操作状态。他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调整,最终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操作技巧,使得灌缝材料能够精准填充裂缝,有效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面对不规则网状裂缝的传统处治难题,刘子学积极进行小改小革。利用空余时间,反复研究和试验,将注胶枪头改为鸭嘴式,解决了以往灌缝时胶液流出不均匀,灌缝不饱满的大问题。改造后的注胶枪头,能让胶液自动适配裂缝宽窄,快速有效地保证灌缝的质量和效率,大大提升工作进度。
刘子学不仅技术精湛,更像大哥哥一样及时与新入职职工沟通交流,将自己在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技术倾囊相授,帮助他们排忧解困、提升本领。他始终牢记刚参加工作时自己师傅的提醒:“要想练就超高的技能,就得像练书法一样,先学会临摹,才能在此基础上创新。做事要一步一个脚印,动手之前先思考,心里得有‘数’,脑子里得有‘料’,肚子里得有‘货’,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如今,他将这句话传递给了自己的“徒弟”,时刻鞭策着他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进步。
作为一名党员,面对繁重的灌缝任务和艰苦的环境,刘子学从未退缩,尽显党员敢于担当的劲头。今年灌缝以来,他平均每日作业10小时,与伙伴们高效配合日均灌缝数量超1500延米。他常笑着说:“咱们养护人,要像灌缝胶一样,凝能承千钧之重,微能隐于无形之中,担得起重任,守的住平凡”。在灌缝作业现场,总能看到他手扶沉重的切缝机,在滚烫的路面上持续作业的身影。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灰尘沾满了他的脸庞,他却从未抱怨过一句。
他的努力和付出也得到了广大职工的认可。年长的职工们称赞他“技术好、作风优、能担重任、吃苦耐劳”,青年职工们评价他“有想法、思路广,是学习的好榜样”。而当问及秘诀,这个满脸灰渍的小伙子则腼腆一笑:“哪有什么诀窍,就是把每个裂缝都当艺术品来雕琢”。从初入行业的“灌缝小白”,到如今独当一面的“土专家”,刘子学用青春诠释新时代“八棵树精神”,用行动书写新时代公路人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