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红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刘子久山水画,最绝的功夫就是长线造势!

更新时间:2025-04-06 20:53  浏览量:9

说起津门画坛的传奇人物,刘子久先生绝对算得上是个响当当的腕儿。这位老先生画山水那叫一个绝,特别是他手下那几根线条,就跟活过来似的,能把北方山水的雄浑和江南的灵秀揉到一块儿去。您要是站在他画前头细瞧,真能看出山风在石头上打转儿,云雾在山谷里翻腾的动静来。

刘老先生最绝的功夫就是"长线造势"。您看普通画家画山,多半是这儿勾个棱角,那儿点个苔痕,跟拼积木似的。他可不一样,人家敢抄起笔杆子,从山脚到山顶一气儿拉出条两三尺长的线来。这手绝活可不好练,光说这手劲儿就得练上十年八载——您想啊,宣纸那么绵软,狼毫那么细软,稍不留神墨就洇成一片。可人家刘先生这笔线,就跟钢丝似的又韧又劲,起笔时还带着山石崩裂的锐气,行到山腰突然转出个圆润的弧度,到山顶再稳稳收住,活脱脱把太行山脉那种"拔地三千丈"的气势给勾出来了。

有回我在天津美术馆看过他画的《燕山秋色图》,那主峰画得绝了!整座山就靠三根长线撑着:左边那根像把出鞘的宝剑直插云霄,右边那根却跟老松枝似的曲里拐弯,中间那根最妙,先是绷得笔直,到顶头突然抖出个波浪纹,愣是把山岩风化的沧桑感给画活了。这三根线往那儿一架,整幅画的气脉就通了,您盯着看久了,真觉得那山在云雾里头慢慢长个儿呢。

要说长线显气势,短线见功夫,刘先生在山石细节上的处理才叫绝。他那些短线条跟变戏法似的,有时用侧锋扫出飞白,石头立马显出风蚀雨打的糙劲儿;有时拿笔尖细细勾挑,岩层纹理就跟刀刻出来的一样分明。最绝的是他画青苔,不用点染,全凭短线交错——横着来几笔像是石头缝里钻出来的草梗,竖着撇几下又成了阴面滋生的苔藓,远看毛茸茸湿漉漉的,凑近了瞧全是灵动的短线条。

记得他晚年有幅《溪山烟雨》,近景的乱石堆画得那叫精彩。这边用干笔擦出锯齿状的短线,活像被山洪冲裂的岩片;那边拿湿笔拖出毛毛糙糙的线头,分明是长满地衣的老石头。最妙的是石缝里几簇野草,就靠七八根长短不一的细线交错,愣是能看出草叶子在风里头打颤儿的动态。这种功夫,没在山里头住过十年八载绝对练不出来。

刘先生常说:"画山水要懂得呼吸。"这话听着玄乎,细琢磨真是至理。您看他那些长线短线,其实就跟人喘气儿似的——长线是深吸气,笔走龙蛇酣畅淋漓;短线是慢吐气,笔尖在纸上游丝般游走。特别是他画云雾缭绕的山腰,长线突然断成虚线,短线又连成片,真跟山间云雾时聚时散一个样。这种节奏感,可比现在那些个死抠细节的画家高明多了。

要说遗憾,刘先生留下的真迹现在可金贵了。前些年拍卖会上有他四尺整张的《太行晨曦》,起拍价就上了七位数。不过要我说,真懂画的人该去蓟县山里转转,站在真正的燕山山脉跟前,准能明白刘先生的线条为啥能有那股子生气——那山岩的走势、溪流的脉络、老树的筋节,早在他心里头化成千万根灵动的线条了。

场馆介绍
红剧场,原为崇文区工人文化宫大剧场。“天创国际演艺”投入红剧场巨资改造剧场,使得观赏条件彻底改善,仅在剧场外观的制作与包装上,就使用了80多吨钢材。这个下了大成本引进了灯光和舞台硬件的剧场希望带来强烈的...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崇文区幸福大街44号
乘6路、8路、34路、35路、36路、41路、60路、116路、705路、707路、743
红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