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红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旬博微课堂:古代黑科技——青铜甗的“蒸”功夫

更新时间:2025-04-02 16:28  浏览量:7

“宋太宗时长安民耕地得器,初无识者,其状下为鼎三足,上为方甑,中设铜箅(bì),可以开阖,制作甚精,有铭在其侧。学士句中正工于篆籀,能识其文曰:“甗也,遂藏之秘阁……”

这是文献中关于甗最早的记载,很明确的是,甗为上甑下鬲,下部也可为鼎或釜,中间由箅隔开。可以看出,甗是一种复合炊具,不单单由一种炊具组合而成。商周时期出现青铜甗,秦汉之际曾出现铁甗,到东汉时,甗基本消亡。

《博古图录》记载:“甗之为器,上若甑而足以炊物,下若鬲而足以物,盖兼二器而为之。”

可炊可煮,兼具了两者的功能。

甗的千年演变

新时期时代:陶甗诞生,人类首次实现了“蒸”的烹饪方式。

商周时期:青铜甗巅峰,贵族专属“多功能料理机”

汉代以后:铁甗出现,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结构解密:拆解古代“蒸汽机”

在鬲的三足(鬲多为三足,也有四足)之间放置柴火烧火,鬲中放入水,箅上放置食物到甑中,鬲中水烧沸产生的蒸汽就会煮熟食物,难以想象我们现在使用的器具在千年之前就已经产生了,可见古人的智慧真的非常强大。

文化密码:从厨房到陪葬

西周贵族用青铜甗陪葬,象征着权利地位。列鼎制度中甗与簋和簠有一定的搭配规则(如天子九鼎八簋配四甗),《仪礼 特牲馈食礼》记载甗在祭祀宴飨中的使用。

甲骨文“甗”字解析,象形文字中的炊具密码。

如果甗有说明书:西周鸟纹铜甗

产品名:西周鸟纹铜甗(旬博馆藏)

卖点:一器两用,同时蒸黍煮肉

青铜材质,传世典藏款,彰显贵族身份。

规格:高41.5cm,口径30cm

铜甗,敞口,方唇,卷沿,深腹,颈微束,斜领,束腰,鬲腹外鼓,高分档,柱足较高,甑鬲结合为一体,口沿上有双耳。现已缺失,束腰内有薄饼形箅,铸4长方形三角孔,箅一侧有素状衔环,一侧有衔扣,甑上部饰凸弦纹一周,其中段有一竖隔梁微凸,两侧各有突出的圆泡。组成简易兽面纹,鬲腹部饰饕餮纹一足,椭圆形凸目,柳叶形浓眉,尖齿高挑,,在腹内口沿下铸有鸟形族徽,鬲由3块陶范合拼浇铸,裆部有烟炱痕。

场馆介绍
红剧场,原为崇文区工人文化宫大剧场。“天创国际演艺”投入红剧场巨资改造剧场,使得观赏条件彻底改善,仅在剧场外观的制作与包装上,就使用了80多吨钢材。这个下了大成本引进了灯光和舞台硬件的剧场希望带来强烈的...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崇文区幸福大街44号
乘6路、8路、34路、35路、36路、41路、60路、116路、705路、707路、743
红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