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会夸孩子吗?不要只会说你太棒了!
更新时间:2025-03-30 15:50 浏览量:7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位妈妈说曾经夸赞女儿“你很漂亮”,结果女儿摇头否认:“我们学校有更多比我好看的同学!”那一刻,女儿没有被夸的喜悦,反而一脸尴尬,甚至对妈妈的“评头论足”感到不满。
家长希望孩子能更加自信,离不开夸奖的方法。很多人以为夸人很简单,使劲夸就行了。然而在实践中,这种机械式的夸奖,很容易被大一点的孩子一眼戳穿,错误的夸奖有时候还会伤害到孩子。
心理学博士海姆·G·吉诺特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中写道:“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绝不能随意用。使用强效药有一定的标准,需要谨慎小心,标准包括时间和剂量,因为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
那么
什么样的夸奖
会引起“过敏反应”呢?
01
第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夸奖
有的家长夸孩子往往只在孩子表现优秀的时候,比如考试考了满分、比赛得了第一名、团体活动中表现突出,他们几乎毫不掩饰对好结果的期待。长期下来,这种反馈就会给孩子一种错觉:家长只爱那个表现优秀的“我”。
譬如,孩子某次数学考试考了90分,你用尽赞美之词:“我为你骄傲”“你太棒了”“你好好学,妈妈工作再辛苦也愿意”……乍一看,这样的语言没有任何问题。有问题的是,如果孩子得了70分,你的反应又是如何呢?你可能是沉默,你可能是掩盖不住失望的表情,也有可能是大发雷霆。
“我只在你表现优秀的时候才会感到非常骄傲,当你无法给我挣面子时,我就会很失望。”孩子一旦读到了这层信息,内心就会很压抑、很痛苦,甚至很绝望。
然而,70分可能已经是孩子当下尽力的结果,我们只对结果的夸赞,完全无视了孩子在过程中有价值的付出。这种夸奖直接忽略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东西:努力和进步。
以结果为导向的夸奖,最终让孩子陷入了一种对失败的恐惧之中,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他是否被爱、是否有价值。
02
第二种:敷衍的、虚假的夸奖
有的家长夸孩子很夸张。比如“无脑”的赞美,很容易完成的事情,如吃饭,家长都能三句话不离夸奖,不管孩子怎样做都是最棒的。再比如敷衍式盲夸,夸孩子的时候不走心:“不错!”“挺好!”糊弄过去。
这两种夸奖方式的问题
出在哪里呢?
它不够真实和真诚。从表面上看,听了这些话,孩子变得会很开心,然而事实上,孩子能很快地分辨大人话语中的真实性,就像文章开头的两个小孩一样,他们马上就察觉了家长这种不走心的夸奖。
孩子在家长模糊的表述中,无法确认自己被肯定的真正内容是什么。他感受到敷衍,甚至还会对家长这种夸奖感到愤怒。因为这样的夸奖里,没有关注、没有联结、没有尊重、没有具体的细节,孩子自然也无法被鼓舞。有的孩子甚至觉得自己“配不上”这些夸奖,反而更加退缩、不自信。
03
第三种:过度吹捧孩子的天赋
孩子需要真实的自我认知,而非膨胀的自我。如果不是实事求是的夸奖,很容易让孩子建立起一个虚假的自我认知。
“你很聪明!”“你真棒!”“你太有天赋了!”相当于在跟孩子说:“你学习好,是因为你聪明。” “你画画好,是因为你有这方面天赋。”如此一来,孩子的努力就不值一提了。
许多玻璃心的孩子往往就是这样夸出来的。他们不会正确看待自己,害怕挑战和承担风险,因为怕那个“聪明的”“有天分的”的人设倒塌。在过度的吹捧中,孩子失去了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
04
我们该怎么去夸奖孩子?
夸奖需要明确目的,那就是:让孩子关注自己在做的事,鼓励他们向上、向善,而不是让孩子盲目追求别人的正面评价。做到这一点,家长既要能接纳孩子的成就,也要能接受他们的错误和失败。前者很简单,后者才是真正的挑战,这意味着:夸奖要看见孩子。看见孩子成功的结果,更要看见孩子在过程中的点滴进步以及他们的内心。
夸过程,夸努力
夸孩子在过程中的努力,而不是单纯地对成功的结果给予表扬。更好的表达是:“这次考试你认真了,下了苦功夫,爸爸妈妈都看在眼里,希望你再接再厉。”
这样孩子就会知道自己是如何进步的,即使下次失败了,他也会反思是不是自己不够认真努力,面对挫折也会更积极。
家长不需要对孩子与生俱来的天赋过多的表扬和赞美,相反,坚持、勇气、勤奋、努力、毅力、认真的态度……这些才值得你分析给孩子听。
夸具体的细节
家长在夸奖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细节说出来,指出他到底是因为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够好。
孩子画了一幅画,不妨说:“你这画颜色搭配看起来真不错啊!你是怎么想到要这样做的?”描述得越具体,赞美和夸奖越有说服力。而且这种有针对性的表扬,孩子才会知道往哪些方面努力。
夸奖要真诚、真实
在夸奖孩子方面,不仅在于是语言上,更重要的是在态度上。夸奖时,看着孩子的眼睛,基于客观事实,发自内心地去肯定孩子,而不是为了夸奖而夸奖。
哪怕孩子仅仅取得了微小的进步,也会抱着接纳的态度、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孩子唯有在你的真诚中,感受到被接纳、被看见。
当家长的爱和接纳
不是以孩子的表现为先决条件
评价孩子时
也会多一点耐心和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