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旺季来临,部分产品价格或上调
更新时间:2025-03-28 07:38 浏览量:9
CAC展会结束后,农药产品交易活跃度提升,市场行情呈现分化态势,行业正式迈入生产旺季。其中,甲维盐、阿维菌素、毒死蜱、功夫菊酯、多菌灵、双草醚等产品价格略有上涨,且供货趋于紧张;而少数产品因市场需求持续不振,价格继续下行。据了解,目前,厂家紧密依据订单需求安排生产计划,保持较低开工率,整体库存水平处于低位,从而确保了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
部分货源偏紧,杀菌剂表现亮眼
本周,中农立华原药价格指数报72.78点,同比下跌6.45%,环比微涨0.27%。在跟踪的上百个产品中,同比下跌的产品占56%,环比持平的产品占61%,上涨的产品占12%。
除草剂原药市场方面,指数报78.81点,同比下跌9.21%,环比微跌0.07%。草铵膦原药市场供需博弈激烈,终端制剂竞争激烈导致下游拿货谨慎,报价4.7万元/吨。草甘膦原药主要依赖出口,价格走低至2.35万元/吨。精草铵膦原药采购刚需,但上下游竞争均激烈,折百报价7.2万元/吨。敌草快原药性价比博弈中,内贸备货启动,海外市场需求一般,报价1.6万元/吨。其他如2,4-D原药市场盘整,二甲戊灵原药备货旺季交投火热。
杀虫剂原药价格指数报66.39点,同比下跌2.97%,环比上涨1.92%。氯虫苯甲酰胺原药货源偏紧,价格上调至21.8万元/吨。阿维系列产品市场开工率低,现货紧张,阿维菌素精粉报价50万元/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原药价格上涨。烟碱类产品市场关注度高,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等原药报价均有所表现,噻虫嗪原药出口订单增加,噻虫胺原药国内药肥市场启动。呋虫胺原药市场中间体异脲紧张,询盘增加。
杀菌剂原药价格指数报71.54点,同比下跌4.55%,环比下跌0.57%。三唑类产品受中间体影响大,终端市场备货热度高。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己唑醇等原药报价稳定或有所上涨。戊唑醇原药内外贸备货交投增量,丙硫菌唑原药市场关注度提升,供给端产能逐步释放,市场需求处于增量中。
原料价格下行,海外市场回暖
进出口方面,据了解,当前除草剂海外询单有所回暖,但受国际关税影响,外需仍面临压力。部分海外需求在关税加征前已提前抢出口得以落实。在全行业保持谨慎态度的背景下,需求端难以显著改善供需状况。然而,上游存在一定程度的联合挺价意愿,部分大型企业出现减产现象,且后续还有夏季检修停产计划,因此,需密切关注下游是否能改善承接意愿。
从2011年至2020年农药进出口情况来看,2020~2024年近5年我国农药出口总体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特别是2024年,农药出口量突破了200万吨,占农药产量的近90%。这一方面表明国际市场对中国农药产品的认可,对中国企业的稳定发展和经济效益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大量低价农药的出口也必然导致国际市场上产品库存高企和饱和,可能在一定时间内造成滞销,严重影响农药市场的供销平衡。因此,农药企业需对未来农药出口的走势有清醒的认识和判断,以避免陷入被动和遭受重大损失。
原料方面,近期黄磷市场下行趋势已有所松动,但下游采购仍持谨慎态度,对高价承接存在抵触情绪,且终端承接能力有限,市场正反馈难以持续。不过,由于下游库存水平不高,压价空间相对有限,短期内价格变化不大,市场以持稳观望为主。
明确发展方向,市场前景可期
植调剂作为农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前景广阔。一组数据表明,2023年我国植调剂市场销售额90.5亿元,并预计将以每年7%以上的增速持续攀升。当前,植调剂市场仍处于导入期,其巨大潜力尚待完全发掘和释放。凭借其在增产、提质、抗逆等方面的卓越表现,植调剂展现出极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会长周普国表示:“未来,药、水、肥一体化应用有望成为植物健康管理的主流方式。以植调剂为核心的一喷三防、一喷多促等方案,将作为农业防灾减灾的常规手段,为农作物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保护。这不仅能有效增产提质,还能节本增效,其推广应用潜力巨大。”
同时,周普国也为农药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他强调,农药企业应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产品创新步伐;加大应用推广力度,做好试验示范工作;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始终注重安全环保,推动可持续发展。在植调剂的研发和应用过程中,必须始终把安全性和环保性放在首位,同时积极推进绿色植调剂的研发,努力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对于农药市场的未来走势,业内人士普遍预计,短期内大部分产品价格将保持稳定,波动幅度有限。然而,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少数产品可能会面临市场供货紧张的局面,价格有望进一步上调。
编制 | 心 怡
审校 | 刘 颖
监制 | 陆 璐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以下内容为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