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全面竞争与对抗的硬道理与软功夫
更新时间:2025-11-26 07:50 浏览量:1
美国想把台湾变成中国的难题,而我们现在操盘的方向,是从农村包围城市,积小胜为大胜,立足边缘围剿中心,要在化解台湾这张牌的同时,把它变成美国的放血槽、送命题。
中美竞争中把战争当“快刀斩乱麻”,是浪漫;把胜利当“成本—效果”的最优解,是专业。现代战争打的是体系,体系与体系对撞,拼的是工业动员、科技纵深、全球供应链、盟友协同与危机管控能力。任何“一战定乾坤”的设想,都低估了全球化与核门槛的约束,也低估了美国在生存压力下的战略韧性。真正的硬功夫,是在双方持续高强度对抗的阴影下,仍能保持战略定力、升级可控与法理优势。
关于“多线牵制”:美国的全球存在是事实,其在印太的同盟网络与前沿部署,仍然具备快速聚合能力。亚太地区多数国家奉行“不选边站队”与“避免被卷入”,目的在于降低自身风险,而非主动策应任何一方。把希望寄托在对手“必然收缩”,风险极大。关于“无人敢配合制裁”:现代博弈是经济—科技—金融的综合战。即便缺乏盟友“正面参战”,美国仍可通过长臂管辖、出口管制、金融制裁、关键供应链脱钩等手段施加持续压力,且这类工具对第三方具有“跟随成本”与“声誉/合规风险”。关于“正面硬刚代价最小”:两个拥核大国的误判成本是双方都不可承受得,区域大战的外溢效应难以估量。以高烈度常规冲突求“速胜”,往往换来高不确定性与高反噬,难以成为“收益最高”的选项。指挥决策:以AI赋能的C4ISR(侦察、监视、预警、指挥控制、通信)提升态势感知与决策效率,用人机协同缩短“观察—判断—决策—行动”(OODA)回路。无人作战:发展无人机、无人战车、无人潜艇等平台的自主/群体作战能力,强化抗干扰、抗欺骗与在拒止环境下的生存力。训练与保障:以仿真推演、数字孪生、智能后勤实现“从工厂到战场”的全链路优化,提升战备完好率与补给效率。风险与伦理:正视算法黑箱、数据依赖、对抗样本攻击等脆弱点,建立可解释、可审计、可追责的治理框架,守住国际人道法与伦理底线。在大国博弈的漫长航道上,耐心比冲动更稀缺,定力比火力更昂贵。把“正面交锋”从口号变为方案之前,先让方案经得起成本—效果的检验、经得起法理与历史的审视、经得起盟友与中立国的观望。真正的大国风范,是在风浪最大的时候,仍能把船稳住、把舵把正、把路走宽。人间正道是沧桑,但沧桑不是鲁莽,更不是赌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