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硬核出圈——北铁实验学子携手集团校在海淀科技节亮出“真功夫”!
更新时间:2025-11-25 10:34 浏览量:1
11月22—23日,“AI海淀AI科学——2025年海淀区中小学生科技节”在万众期待中启幕。作为五十七中教育集团校,北京铁路实验小学的小科创家们与集团校社团伙伴强强联手,带着四大经过长期打磨的硬核成果惊艳亮相。现场展区灯火通明,专业设备整齐陈列,铁小学子以扎实的专业功底、灵活的实操能力和自信的表达,让青少年科创的“真功夫”在舞台上熠熠生辉,成为全场焦点!
四大科创王牌 尽显硬核实力
01金鹏科技一等奖课题:《水蛭素调查研究》——少年科研的严谨与深度(6.3班 姚青初)
展台前,一套完整的“科研成果矩阵”令人瞩目:从前期300余份公众认知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图表,到不同提取方法的对比实验报告,再到由烧杯、分液漏斗、离心管组成的模拟提取装置,全方位呈现了课题的科研闭环。来自六年级3班的姚青初化身“专业研究员”,不仅详细讲解“从野外水蛭样本采集、低温研磨、成分分离到抗凝活性检测”的全流程,还现场演示了“兔血抗凝模拟实验”——通过对比加入水蛭素提取物与未加入样本的血液凝固速度,让观众直观感受水蛭素的药用价值。面对“提取过程中如何保证成分活性”“实验数据如何排除误差”等专业问题,她条理清晰、论据充分,展现出远超同龄人的科研思维与严谨态度。
02爻星球社团:星际探索中的编程与机械硬核秀(6.3班 钱开禹、6.2班 白修夷)
“爻星球探索基地”展区充满未来感:定制的星球地貌沙盘上,信号探测器闪烁着蓝光,气动火箭发射架精准对准6米外的标靶,太空无人车的机械臂灵活转动。钱开禹与白修夷分工明确,一人负责设备技术保障,一人主导互动指导。在“太空无人车三大任务”中,他们引导体验者先通过编程模块搭建路径逻辑,再手动调试机械臂灵敏度,全程强调“5分钟内连续完成、无肢体接触”的严苛规则。面对体验者编程失误导致的无人车卡顿,白修夷快速定位代码漏洞,手把手指导修改参数;钱开禹则同步优化气动火箭的气压调节装置,确保打击命中率,两人默契配合,用扎实的编程功底和机械实操能力,让每一位体验者都感受到科技探索的严谨与乐趣。
03五十七中机器人社团:智能操控背后的工程实力(4.1班 简迅、5.2班 迟麟轩)
自主搭建的智能机器人在展区灵活移动,避障、物料搬运、精准定位一气呵成!简迅与迟麟轩熟练操控遥控器,还主动邀请观众上手体验。“先按红色按钮启动,再用摇杆控制方向”,他们用清晰的指令和细致的示范,让观众快速掌握操作技巧,展现出远超同龄人的机械搭建与编程功底。
04五十七中模拟飞行社团:云端之上的专业操控(6.5班 蒋知桐、5.3班 杜思桐、5.4班 曹迪)
专业级模拟飞行设备还原了真实驾驶舱场景:罗技飞行摇杆、油门控制器与高清多屏显示系统联动,实时模拟大气压强、风速等飞行参数。蒋知桐作为主力操控手,现场完成了“标准五边飞行”科目——从起飞时的襟翼调节,到爬升阶段的高度校准,再到降落时的接地角度控制,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规范,屏幕上的飞行姿态数据始终保持在最优区间。杜思桐负责讲解飞行原理,结合实时数据解读“如何通过操控杆力度调整飞行轨迹”;曹迪则专注于体验者指导,从握杆姿势到视线聚焦点,逐一纠正细节偏差。三人不仅展现了专业的飞行操控技巧,更传递了航空领域的科学知识,让观众感受到“小飞行员”的硬核实力。
日常训练:千锤百炼出真功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深耕细作:
机器人社团里,简迅、迟麟轩与五十七中中学生搭档,从零件组装到程序编写,一遍遍拆解、调试,指尖磨出薄茧也不放弃,只为让机器人完成更精准的动作。
模拟飞行社团的教室里,蒋知桐等人跟着学长苦练起降技巧,紧盯屏幕校准航线,在一次次模拟飞行中打磨专注力与反应力,汗水里藏着对飞行的热爱。
学生心声 在科创中蜕变成长
六3班 姚青初(水蛭素项目)
这次科技节让我圆了“分享科研成果”的梦想!当观众围着展台追问细节,甚至提出我没考虑过的问题时,我既紧张又兴奋。这不仅让我更扎实地掌握了课题知识,更学会了用通俗的语言传递科学魅力。感谢学校给我展示的平台,未来我会带着这份好奇心,在生命科学的世界里继续探索。
六3班 钱开禹(爻星球社团)
从社团训练时反复调试设备,到科技节现场引导观众体验,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与快乐。看着小朋友们睁着好奇的眼睛,认真听我讲解编程原理,操控着无人车完成任务时欢呼雀跃,我深深感受到科技分享的意义。当看到体验者通过我们的指导完成挑战时,我明白了“真功夫”不仅是自己能力的提升,更是帮助他人感受科技魅力的底气。这次经历让我提升了沟通与协作能力,也更坚定了我探索科技的决心。
五2班 迟麟轩(机器人社团)
集团校的训练资源让我受益匪浅。和中学生哥哥姐姐一起训练时,他们严谨的思维方式深深影响了我。记得第一次尝试编写避障程序时,我屡屡碰壁,是他们教会我“拆解问题、逐步突破”。这次科技节的展示,让我更加坚信“只要肯下功夫,谁都能在科创领域发光发热”。未来,我想尝试研发更智能的服务型机器人,用科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5班 蒋知桐(模拟飞行社团)
模拟飞行让我找到了自己的热爱!从最初只是觉得“操控飞机很酷”,到现在深入了解航空领域的科学知识,我逐渐明白“专业”源于极致的追求。每次训练后分析飞行数据、纠正操作偏差的过程,虽然枯燥但很有意义。这次科技节的展示,不仅锻炼了我的胆量和表达能力,更坚定了我追求航空梦想的决心。我会继续努力,朝着“成为一名真正的飞行员”的目标前进。
从集团校的训练教室到科技节的璀璨舞台,北京铁路实验小学的学子们以热爱为帆、以坚持为桨,在科创的海洋中勇敢探索。他们用扎实的专业功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亮眼的实践成果,证明了青少年的科创潜力与无限可能。愿这份对科学的热忱与执着,伴随他们在成长路上不断突破,绽放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