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治理提质增效
更新时间:2025-11-24 16:31 浏览量:2
城市治理的精度,关乎民生的温度。
从“粗放”走向“精耕”、从“管理”转向“服务”……近年来,我省深入推进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改革,让精细化服务渗透城市肌理,不仅筑牢了城市发展的“筋骨”,更厚植了民生幸福的“底色”。
城市治理,体制顺则效能兴。在城市精细化管理方面,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持续理顺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聚焦“一委一办一平台”体系建设,让城市管理从“碎片化”走向“一盘棋”。通过开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城市管理进社区”及安全隐患整治工作,稳步规范城管执法行为。“十四五”以来,城市疮疤整治成效显著,累计排查各类问题15.6万个,全部完成整治;打造精品街路,开展背街小巷、城市出入口整治;完成23.34万块户外广告招牌安全隐患排查,整改隐患近2.1万处,让城市天际线更清爽、更安全;对5.5万家次餐饮企业开展油烟排查,整治24079起露天烧烤,让空气更清新、街巷更整洁。
在全省统一部署下,各地立足实际,精准施策,推出了一系列接地气、惠民生的治理举措。白城市的24小时民生服务热线,构建起“接听—办理—反馈—回访”的闭环机制,让群众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打造“以路为轴、纵横成网、责任到人、监管有力、常态长效”的独具特色的街(路)长制,主动解决群众问题1.67万个(次),让城市管理更高效、更贴心。通化市聚焦精细化建设,重拳整治“僵尸车”、占道经营与露天市场乱象,新建两处综合农贸市场,让烟火气与整洁度相得益彰。延吉市规范广告招牌设置、深化城市疮疤治理,重点整治露天市场与校园周边环境,让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城市治理不仅要做精“绣花”文章,也要破解“突出痛点”。
我省以城市围挡专项整治为突破口,联动推进精细化管理与空间优化升级。我省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围挡管理的意见》,全面排查整治围挡围而不建、围大建小、久围不拆等问题,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今年以来,全省累计排查城市围挡4323个,应治理2484个,已治理2408个,治理率97%,释放面积1862.5万平方米。其中拆除围挡1894个,优化围挡514个,改建绿地、公园、停车场、便民市场等318处。长春市编制围挡管理手册、施工图集,建成停车场、口袋公园等40处,带动就业岗位2422个。红旗街、南湖大路等道路通行效率提高7%,拆除10年以上围挡46处。延边州治理围挡336处,清运垃圾9.2万余吨。在建成的72处公园、小微绿地中,同步植入民族、边疆非遗元素,打造城市旅游新名片。吉林市建立“提级会诊+分级诊疗”机制,攻坚盘活“停缓建”项目及闲置地块17处,新建停车场、绿地55处,以“五维治理”拓展城市新空间。
如今,白山松水间,城市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未来我省将继续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群众满意为目标,持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让吉林的天更蓝、地更净、街更靓、人更和。(聂芳芳)
来源:吉林省人民政府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