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哲潮汕调研:以金融“绣花功夫”绣出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更新时间:2025-11-24 09:41 浏览量:2
潮汕民间有句俗谚:“耕田如绣花。”说的是地少人多的潮汕平原精耕细作的农耕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以“绣花”为喻,强调各项工作都要精准施策,抓准、做细。如今,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中国平安正以金融为针、科技为线,用同样的“绣花功夫”,织就助力广东“百千万工程”的平安图景。
近日,带着对乡村振兴的思考,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深入潮州、汕头两地,走乡村、访农企,实地调研平安“三村工程”工作。他要求平安帮扶的每一针、每一线,都要下针准、走线实、图案新。这一针一线,守护的不仅是百千万户家庭的安稳,更是百千万产业的繁荣。
精准落针
破解农村交通安全痛点
“绣花”重在选点落针。如何在乡村治理的细微处中精准找到落点?
调研中,马明哲首先来到潮州市枫溪镇山边村。路口上,一辆辆装载着陶瓷胚体的大货车,在红绿灯“指挥”下有序穿行。人行道上,穿着红马甲的平安志愿者们,正挥舞着小旗,协助往来行人。
这几盏闪烁的红绿灯,正来自平安针对农村交通安全痛点落下的一针——“红绿灯”道路风险减量公益行动。赶赴现场调研的马明哲一行,在路口详细了解平安红绿灯道路安全风险减量项目在该地的实施情况,并为“交通安全平安共建路”揭牌。
作为当地支柱产业,陶瓷产业的发展构成了这片土地经济活力的脉搏,但也曾是村民日常安全的隐患。
在村里住了三十年的治安队长谢伟杰说,这个路口周边分布着2个幼儿园和1个小学,每天有500多个孩子在这里上下学。但这里临近高速口,每天都有数不清的货车,装载着陶瓷胚体从路口呼啸而过,前往汕头、揭阳方向。
“之前路口护栏很短,地上没有清晰的斑马线,车和人都不看临时红绿灯,小孩上下课过马路都提心吊胆。” 谢伟杰回忆,以前繁忙时段就靠村里治安员在路口指挥,隔三岔五就听到有人过路口被货车撞倒。
乡村振兴,道路先行。交通安全,更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
今年,在国家政策指引下,依托平安“三村工程”,平安产险发起了“红绿灯”道路风险减量公益行动。区别于保险传统的“事后理赔”,该公益行动创新打造“道路交通+风险减量”公益模式,聚焦县域农村高风险路段治理,通过联合行业,捐赠一批交通设施、升级改造一批农村公路,打造交通安全治理新范式,推动交通安全治理模式从“事后处置”转向“事前预防”。
结合当地交警建议及历史理赔大数据,平安产险潮州中心支选择了这个复杂路口进行改造,通过铺设路面斑马线、盲区提亮标注、路面护栏更新延长、新建固定红绿灯、加装监控等,消除乡村道路安全通行隐患。平安志愿者还通过摆放交通安全知识展板、发放交通全宣传物料等方式,增强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将交通安全理念传递至“最后一公里”。
据平安产险潮州中心支理赔数据显示,装置启用后,路口月均事故案件量下降66%,再未发生过一起人伤事故。
这条村民过去不敢随意跨越的道路,正悄然变为让村民平安出门、顺利回家的“安心路”。“现在人行道好走了,红绿灯也清晰,孩子上下课的时候也放心了。” 谢伟杰高兴地说。
据介绍,平安红绿灯公益行动计划在广东省18个地级市逐步推进,对186处农村道路风险隐患点实施改造升级。截至今年10月末,平安产险已在广东10个地市完成89处风险路口改造工程,累计捐赠196套交通安全设施。
细密之线
织密产业文化“守护网”
绣花贵在细密绵长,坚韧守护。
潮州市凤凰山孕育了享誉中外的凤凰单丛茶。这里古茶树品种资源丰富、分布区域广、数量众多,被誉为“中国之国宝,是世界罕见的优稀茶树资源”。
这些古茶树,作为凤凰单丛茶的珍贵遗产和“根脉”,其保护尤为重要。如何为产业根脉织绣一张坚实的风险防护网?
来到海拔1000米的凤凰镇大庵古茶树茶园,马明哲拾级而上,一丛丛茶树绿意盎然,美不胜收。该茶园树龄100年以上的古老茶树有4000多株,200年以上的古老茶树1000多株。许多茶种的母树都出自这里,品种涵盖了单丛茶十大香型,其中以一株约600年的“大庵宋种”最为名声赫赫。
马明哲深入调研了古茶树保护救治项目,并参与了平安产险古茶树保护救治保险捐赠仪式。平安产险将首期《凤凰单丛茶古茶树丛谱》收录的8269株古茶树,设为“古茶树保护救治保险”第一期投保赠险试点对象,针对不同树龄的古茶树设立阶梯式保障额度,总保额达2.08亿元。
平安产险广东分公司副总经理魏安源介绍,古茶树保护救治保险将使古茶树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病虫草鼠害或野生动物损毁时,能够及时得到救助,减少损失,达到保护古茶树的目的。
守护古茶树,离不开科学规范的管理。茶园里,平安产险还配套投放了物联网设备。依托科技力量,它们化身“电子护林员”,运用物联网、AI技术等科技创新手段,实时监测古茶树生长环境的指标,辅助指导最优的生产决策。
“古茶树有了救治保险,茶农也更安心哩!我们努力提升茶叶品质与产量,吸引更多游客,‘绿叶子’就能变成致富的‘金叶子’。”茶农尤晓婷开心地说。
在古茶园旁的日月茗茶业有限公司,马明哲还深入了解了凤凰单丛茶采摘初制工艺及产业发展情况,并参观了平安助农直播。得知直播间潮汕农产品销售火爆,有农产品甚至卖断货,他连连称赞“很好!将农产品多多推广出去。”据介绍,该场直播累计吸引了近50万人次观看,订单量超4万笔,带动潮汕农产品销售超220万元。
创新图样
“贷”动产业新未来
“绣花”成于突破,图样创新。
汕头澄海蔬菜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早在改革初期,躬身阡陌的一代代澄海“佬农”就沉淀下过人的种菜技艺。上世纪七十年代,“佬农”孩子陈木溪创办了种子企业,并一步步将和利农生物种业公司发展成一家强种子研发的现代农业科技企业。
当天下午,马明哲来到和利农生物种业公司。大棚在田间一字排开,里面都是用杂交技术培育的各种蔬菜瓜果的种子。备受市场欢迎的宁夏菜心,基本都是从和利农培育的种子而来。
“这个贝贝南瓜很小巧,有什么特点?吃起来味道不同吗?”马明哲在大棚里边走边看边问。
“这个是我们杂交出的迷你瓜型,是现在电商非常喜欢的产品类型。”陈木溪介绍,公司瓜类和叶菜类品种超过1000个,覆盖了蔬菜市场供给品类60%以上。
一颗好种子,是农业丰收的起点,更是乡村振兴的根基。但种业研发周期长、轻资产、无传统抵押物,“融资难”是卡住产业升级脖子的核心难题。
去年,平安银行发布“科创贷”产品,正是针对科创企业特点的金融创新。它打破传统信贷的“砖头文化”,不再看抵押物,转向看重企业的“专利墙”和“成长性”,以创新针法的图样,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描绘新可能。
在经过对企业深入调研和专业评审后,针对和利农的经营特点和资金需求,仅3个星期,平安银行就将300万元的贷款发放到位,支持该公司用来种业研发、基地建设等。
“你们的服务很专业,服务效率让我印象深刻!”陈木溪大为赞叹。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不仅是解决一时之困,更助力龙头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截至2025年9月末,平安银行“科创贷”累计投放超75亿元;其中支持涉农企业260户,投放超10亿元,在粮食安全、种业研发、智慧养殖等多个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日,马明哲还在和利农生物蔬菜生产基地见证了“平安田园课堂研学基地”揭牌,并为前来研学的学生们赠送了植物科普书籍。田园课堂是中国平安“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中的创新项目之一。通过联合广东知名农业企业建设农业科普教育研学基地,让孩子们深入田间地头,“沉浸式”体验和学习各类农业知识,像种子一样成为乡村振兴未来的新力量。
绣花是慢工细活,一针一线走扎实,才能成就精美画卷。从守护村民出行安全的红绿灯,到守护百年古茶树的救治保险,再到为农业科创企业注入活水的科创贷……平安走的每一针每一线,不仅仅是一次业务的探索,更是“绣花功夫”的底色——金融为民的不变初心。
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征程上,每一个平安人和马明哲一样,都是参与者、创造者、守护者。守护的是千家万户的安稳幸福,是百千万产业的勃勃生机,更是脚下这片土地充满希望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