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种核心农药用法大全!防治病虫害,看这一篇就知道
更新时间:2025-11-22 00:27 浏览量:2
在农业生产中,病虫害是种植户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尤其令人困扰的是,病虫害种类繁多,一旦认不准、用错药,就容易延误防治时机,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导致减产。
今天为大家整理了10种常用农药的主要用途,掌握它们,你将能应对大部分常见病虫害!
1. 石硫合剂——多种病虫害
石硫合剂的主要成分是多硫化钙,能渗透并破坏病菌及害虫表皮的蜡质层,喷施后在植物表面形成保护膜,起到防治作用。它广谱高效,适用于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防治果树白粉病、黑星病、炭疽病、锈病等,也对红蜘蛛、介壳虫等害虫有效。冬季修剪后,常用石硫合剂进行全园消毒。
2. 阿维菌素——螨类克星
作为一种抗生素类杀虫杀螨剂,阿维菌素具胃毒和触杀作用,虽无内吸性,但能在叶面强渗透,杀死表皮下的害虫,持效期长。它能使螨类和幼虫麻痹、停止取食,2–4天后死亡,对益虫损伤小,适用于防治叶螨、瘿螨、蚜虫及小菜蛾、潜叶蛾等幼虫。
3. 吡虫啉——刺吸式口器害虫
吡虫啉属于烟碱类杀虫剂,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不易产生抗性,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多重功效。它通过干扰害虫中枢神经传导,导致其麻痹死亡,对蚜虫、飞虱、叶蝉、蓟马等效果显著,但对红蜘蛛无效。注意花期避免使用,采收前15–20天停用。
4. 啶虫脒——半翅目害虫
啶虫脒具触杀与胃毒作用,渗透性强,活性高、用量少、持效久,广泛用于果树、蔬菜上半翅目害虫的防治,能有效对付蚜虫、叶蝉、粉虱、介壳虫等,也对小菜蛾、天牛、蓟马等有效。使用颗粒剂进行土壤处理,还可防治地下害虫。
5. 螺虫乙酯——刺吸式口器害虫与红蜘蛛
作为一种新型杀虫杀螨剂,螺虫乙酯具双向内吸传导性,能在植物整体上下传导,覆盖叶面甚至树皮,防治隐蔽性害虫。其持效期可达8周,对蚜虫、叶蝉、介壳虫、粉虱等刺吸式害虫效果良好,对瓢虫等益虫较安全,也常用于防治柑橘红蜘蛛和介壳虫。
6. 功夫菊酯——鳞翅目害虫
功夫菊酯属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触杀和胃毒作用,击倒速度快,杀卵活性高,杀虫谱广。适用于食心虫、卷叶蛾、刺蛾、夜蛾、蚜虫等多种害虫。注意害虫易产生抗药性,建议与螺虫乙酯、吡虫啉等轮换使用。高效氯氰菊酯也具有相似效果。
7. 多菌灵——真菌病害
多菌灵为高效、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兼具预防与治疗作用,适用于多种作物真菌病害,可叶面喷雾、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能有效防治果树褐斑病、炭疽病,蔬菜灰霉病、白粉病等。安全间隔期为15天,每年最多使用3次。
8. 甲基硫菌灵——真菌病害
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是一种广谱内吸低毒杀菌剂,具预防与治疗功能,能通过叶片和根系吸收并传导,干扰病菌生物膜形成。广泛用于果树和禾谷类作物,对斑点落叶病、锈病、褐斑病、根腐病及小麦赤霉病等防效显著,是重要的种子和叶面处理剂。
9. 苯醚甲环唑——广谱杀菌
苯醚甲环唑为广谱内吸性杀菌剂,施药后植物吸收迅速,药效持久。对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等多种病原真菌有效,常用于果树、蔬菜的叶面处理与种子处理,可防治梨黑星病、苹果斑点落叶病、番茄旱疫病、西瓜蔓枯病、辣椒炭疽病、草莓白粉病等。
10. 嘧菌酯——新型内吸杀菌
嘧菌酯为新型内吸性杀菌剂,能被植物吸收与传导,具备预防、治疗和铲除效果。对几乎全部真菌病害均有良好活性,且与现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广泛用于谷物、果树等作物,安全性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