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红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少年当“燃”耀全运 丨十五运顶流吉祥物扮演者 来自佛山一班功夫少年

更新时间:2025-11-18 15:07  浏览量:1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陪着运动员进场的吉祥物“喜洋洋”和“乐融融”,因为可爱造型和灵动舞姿,受到网友热捧,成为十五运“顶流”火出圈。而这背后的扮演者,是一众来自佛山的功夫少年。本期《少年当“燃”耀全运》特别策划,记者走进佛山市黄飞鸿文武学校,探寻他们坚毅不拔、筑梦全运的成长密码。

当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吉祥物“喜洋洋”和“乐融融”凭借灵动舞姿成为“顶流”时,那厚重的玩偶服下,藏着一群佛山少年被汗水浸透的梦想。平均年龄仅15岁的他们,用坚实的武术功底和超乎年龄的毅力,将重达8公斤的服装,舞成了全网喜爱的模样。

“小碎步”里的大功夫

开幕式上那欢快魔性的“小碎步”,并非导演组的设计,而是少年们在厚重服装限制下的智慧创造。“服装的腿很短,手臂几乎无法摆动,我们只能靠腰发力,用小碎步来移动。”表演者黄茗菡回忆道。那个让观众觉得可爱无比的“萌萌转圈”,对他和同伴们而言,是一次次与惯性搏斗的腰部发力练习。

更艰巨的挑战来自那个看起来可爱的头套。“头套全靠两只胳膊支撑着,一场排练下来,胳膊酸得抬不起来,”黄茗菡说,“但我们知道,只要在舞台上,就必须让‘喜洋洋’永远活泼快乐。”

汗水浇灌的“可爱”

对于表演者武佳琪来说,这个夏天的记忆充满了汗水的味道。一套吉祥物服装重8公斤,在广东盛夏的高温里,穿着它训练如同在蒸笼里练功。

“每天训练完,里面的衣服能拧出水来,”武佳琪说,“我们要做很多大幅度动作,才能让玩偶看起来灵动活泼。一个简单的跳跃,在服装里要用加倍的力量。”

这些来自佛山市黄飞鸿文武学校的学生,有着扎实的武术功底,但扮演吉祥物是全新的挑战。从7月开始,40名少年每天要重复下蹲、跳跃、旋臂等动作近2000次。佛山市黄飞鸿文武学校副校长张莹嫣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却更多是骄傲:“孩子们太聪明了,他们在标准动作基础上,创造了许多呆萌的小动作,这正是他们火出圈的原因。”

从武术课堂到全运舞台

对这群少年而言,武术不仅是学校的特色课程,更是融入血液的文化基因。学校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分别教授咏春、散打、双节棍等不同拳种,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让他们在挑战新任务时展现出超强的适应能力。

“是平日里的马步、出拳、套路练习,给了我们完成这次任务的底气,”武佳琪说,“但当我们在全运会开幕式上,听到观众的欢呼时,才真正体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意义。”

那一刻,8公斤的重量化作了展示佛山功夫和中华传统文化的荣耀;无数次酸楚的抬臂,托起的是湾区少年走向更大舞台的梦想。

正如他们在训练场上齐声喊出的口号:“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这些少年用汗水和笑容证明,最动人的“可爱”,是藏在厚重服装后不曾被看见的坚持,是传统文化在新一代身上绽放的生机。

策划:严剑锋

监制:陈泳谕 邹静姬

记者:邹静姬

摄像:黎锦强

后期:卢岳辉

制片:苏结华 黎嘉僖

*实习生刘静雯对本文亦有贡献

场馆介绍
红剧场,原为崇文区工人文化宫大剧场。“天创国际演艺”投入红剧场巨资改造剧场,使得观赏条件彻底改善,仅在剧场外观的制作与包装上,就使用了80多吨钢材。这个下了大成本引进了灯光和舞台硬件的剧场希望带来强烈的...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崇文区幸福大街44号
乘6路、8路、34路、35路、36路、41路、60路、116路、705路、707路、743
红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