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红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2025,奋战“开门红”】渭源:“绣花功夫”雕琢城市品质 多维度打造现代化城区

更新时间:2025-03-19 08:54  浏览量:11

近年来,渭源县下足“绣花”功夫,做好“精雕细琢”文章,交出了一份城市品质提升的亮眼答卷,让幸福在家门口“加速”。

干净整洁的街道、平安有序的城市环境,随处可见的口袋公园,社区居民的幸福笑脸......一个个可感可知的变化中,是渭源把“品质”扛在肩、让城市环境更美、居民生活更优的生动注脚。

精描细绘城市规划。渭源县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的重要指示精神,建立“政府主导+专家论证+公众参与”的规划编制机制,以城市总规为统领,立足独特禀赋,在城市规划中将布局、轮廓、天际线等要素统筹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新加坡雅思柏设计院等顶尖团队,完善《渭源县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渭源县中心城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生态科创城概念性规划》及6个专项规划,勾勒出“一心、两翼、三城、三轴、五片区”的城市功能布局,充分彰显红火渭源的文化底蕴与特色魅力。

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渭源县紧扣“补短板、提品质”的目标,以“小切口”带动“大改善”,聚焦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精心谋划推进城市更新行动,近三年实施城市更新项目72项,新改建市政道路25公里,改造老旧小区2115户,完成城中村棚改3571户,新建高品质住房7525套,建成区面积扩大至6.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升4.7个百分点。抢抓“黄河”战略机遇,建成生态廊道8.4公里,串联起渭河、禹河两大水系。打造城市核心园林景观8处,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4.5%。改造燃气、供暖、污水等地下管网134公里,开展“蜘蛛网线”、城市风貌等专项整治,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成功创建为省级文明县、省级卫生城市和省级园林县城。如今,小区旧貌换新颜,车辆通行更顺畅,市民休闲有去处,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用心抓好服务管理。渭源县在城市治理的广阔布帛上绣出了一幅动人的图景,推动城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城市治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的重要指示精神,依托制度创新与智慧化手段双轮驱动,构建“党建引领+城市大脑+社区微脑”体系,深化“五治”融合模式,创新社区党建微网格基层治理机制,开发“渭民解忧”小程序,形成“民呼我为、闭环销号”的高效服务链条;建立智慧城市调度中心,打造智慧供热、智慧停车等十大数字孪生系统,推动部门数据共享、流程再造,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的精细化管理,市民幸福“指数”不断刷新。

全力做优民生服务。渭源县将“‘以人民为中心’、让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这一理念融入“绣花行动”,从群众身边的小事入手,精准施策。聚焦提升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人口集聚能力,城市常住人口较2021年增加1.4万人。发挥省级开发区优势,做好产城融合文章,依托县内3处4A级景区及灞陵桥等全国重点文物,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拓展城市经济发展空间。聚焦学位、床位、车位等群众急难愁盼,近三年新建学校9所、新增城区学位9570个;新增医疗床位517张,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新增生态停车位2127个。完善“一老一小”服务,建设县城中心养老院和托育中心,群众“家门口的幸福”更加可感可及。

如今的渭源,城市之美不仅在楼宇之间,宜居品质更蕴藏在细节中。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口袋公园”遍地开花,是集生活、休闲于一体,生态宜居与现代都市活力于一体的绿色生活圈。行走在渭源大地,目及之处皆是秀色,耳畔萦绕皆是欢歌,渭源正打破传统的城市格局限制,以工匠精神铸造品质之城,城市建设“城”果斐然。

记者:乔霞红

场馆介绍
红剧场,原为崇文区工人文化宫大剧场。“天创国际演艺”投入红剧场巨资改造剧场,使得观赏条件彻底改善,仅在剧场外观的制作与包装上,就使用了80多吨钢材。这个下了大成本引进了灯光和舞台硬件的剧场希望带来强烈的...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崇文区幸福大街44号
乘6路、8路、34路、35路、36路、41路、60路、116路、705路、707路、743
红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