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友偷我创意获大奖,我现场演示真功夫,评委取消他资格
更新时间:2025-11-13 04:48 浏览量:2
我盯着电脑屏幕上的设计图,
已经修改了不知道多少遍。
窗外天色泛白,新的一天开始了。
这是我为“创新杯”大赛准备的作品,
一个智能垃圾分类系统。
不仅仅是个概念,
我连核心算法都写好了。
“李默,你又一宿没睡?”
陈浩从上铺探出头来,
睡眼惺忪地看着我。
他是我的室友,
我们同住一个宿舍已经两年。
“马上就弄完了。”
我揉了揉发酸的眼睛,
“再调试一下传感器部分。”
陈浩爬下床,凑到我身边。
他盯着屏幕看了很久,
然后拍了拍我的肩膀。
“你这创意真不错,
获奖肯定是板上钉钉的事。”
我笑了笑,没说话。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这么说了。
每次我修改设计,
他都会在旁边看得很认真。
我们专业是环境工程,
这次大赛对我们都很重要。
获奖者不仅能得到一笔奖金,
还能在简历上添上重要的一笔。
最重要的是,
有机会被保送到更好的学校深造。
陈浩平时成绩中等,
对这类比赛向来不太上心。
但这段时间,
他突然对我的项目表现出极大兴趣。
经常问我技术细节,
还主动帮我查资料。
我当时只觉得他是想帮忙,
现在回想起来,
那些问题都问得太具体了。
具体到每个模块的实现方式,
甚至源代码的编写思路。
那天下午,我去图书馆查资料。
走的时候电脑没关,
设计文件都还在桌面上。
等我回来时,
陈浩正坐在我的电脑前。
看见我进来,
他明显慌乱了一下。
“我帮你保存了一下文件,”
他很快恢复了镇定,
“刚才突然断电了。”
我道了谢,没多想。
现在想来,
那次断电也太巧了。
提交作品截止日期前一周,
我终于完成了全部设计。
包括完整的代码,
和一个可以演示的模型。
虽然外观粗糙,
但功能已经全部实现。
我把作品提交到大赛官网,
长长舒了口气。
接下来就是等待初审结果。
陈浩那几天经常不在宿舍,
问他去哪了,
他总是含糊其辞。
我以为他交了女朋友,
还开玩笑说要他请客。
初审结果公布那天,
我迫不及待地点开官网。
从上到下扫视入围名单,
却没有找到我的名字。
这不可能,
我反复确认了好几遍。
就在我准备关掉网页时,
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
陈浩。
他的作品名称是:
“智能垃圾分类助手”。
我的脑子嗡的一声,
赶紧点开他的作品介绍。
越看心越沉,
这分明就是我的设计。
连几个特色功能都一模一样,
只是换了个名字而已。
我坐在电脑前,
半天说不出话。
想起这段时间他的反常,
想起他对我项目的过分关注,
想起那次莫名其妙的断电。
陈浩回到宿舍时,
我已经平静下来了。
我直接问他:
“你的作品怎么回事?”
他愣了一下,随即笑了:
“什么怎么回事?
我自己的设计啊。”
“为什么和我的那么像?”
我盯着他的眼睛。
“垃圾分类不就那些功能吗?”
他耸耸肩,
“相似很正常吧。”
我没再追问。
没有证据,
说什么都是徒劳。
但我知道,
他偷了我的创意。
决赛在三天后举行。
我决定去现场。
虽然我的作品没有入围,
但作为观众是可以进场的。
我要看看,
他拿着我的作品能走多远。
决赛前一天晚上,
我翻来覆去睡不着。
突然收到一条陌生号码的短信:
“明天决赛,
你的作品会在现场展示。”
我一下子坐起来,
回复:“你是谁?”
对方再没有回应。
这个号码我从没见过,
但直觉告诉我,
这条短信不是恶作剧。
决赛当天,
我早早来到会场。
陈浩看到我时明显很吃惊,
但很快又恢复了镇定。
他可能觉得,
我什么都做不了。
评委入座后,
比赛正式开始。
每个选手有十分钟展示时间。
陈浩排在第五个出场。
轮到陈浩时,
他自信满满地走上台。
打开PPT的那一刻,
我差点以为自己眼花了。
那分明就是我的设计图,
连标注的位置都没变。
他开始讲解设计理念,
说的都是我曾经跟他说过的想法。
甚至连我提到的几个技术难点,
和解决方案都一字不差。
台下的评委频频点头,
显然很满意。
展示进行到一半,
他突然卡壳了。
屏幕上显示的是核心算法部分,
这部分我从来没有详细跟他说过。
因为他当时没问,
我也就没主动提。
“这个算法...”
他支吾着,
额头上开始冒汗。
“主要是通过图像识别...”
他说得含糊其辞,
完全没提到关键的点。
评委中一位白发教授皱起眉头,
显然发现了问题。
就在这时,
我站了起来。
全场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
陈浩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我能补充说明吗?”
我平静地说,
“关于这个算法,
我比较了解。”
主持人愣了一下,
看向评委席。
那位白发教授点了点头:
“请上台。”
我走到台上,
站在陈浩旁边。
他死死地盯着我,
眼神里全是恐慌。
我没有看他,
直接指向屏幕:
“这个算法的核心,
是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分割技术。
但单纯的图像识别不够,
还需要结合多传感器数据融合...”
我开始详细讲解算法的实现原理,
连代码结构都一一说明。
这些都是我熬了无数个夜晚,
反复调试才得出的最优解。
评委们的表情从疑惑变成惊讶,
最后变成了赞赏。
白发教授甚至拿出本子,
认真地记着什么。
讲解完毕,
会场安静了片刻。
然后响起热烈的掌声。
陈浩站在旁边,
脸色已经由白转青。
“我有一个问题,”
白发教授开口了,
“这位同学,
你为什么对这个作品如此了解?”
我深吸一口气,
终于等到这一刻。
“因为,
这才是我原创的设计。”
会场顿时一片哗然。
陈浩激动地大喊:
“他在说谎!
这明明是我的作品!”
“是吗?”
我平静地看着他,
“那请你解释一下,
算法中为什么要用双卷积层?
为什么阈值设定在0.73?
这些参数你是怎么得出的?”
陈浩张了张嘴,
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的额头布满冷汗,
手指在微微发抖。
评委们交换着眼神,
气氛变得凝重。
主持人不知所措地站着,
等待评委们的决定。
这时,
我突然想起那个模型。
决赛要求提供实物演示,
陈浩肯定拿不出来。
因为真正的模型,
还在我的宿舍里。
“评委老师,”
我说,
“我可以现场演示
这个系统的实际运行。”
白发教授眼睛一亮:
“你有实物模型?”
“是的,”
我点头,
“就在我的宿舍。
我可以现在去取。”
评委们简短讨论后,
同意了我的请求。
比赛暂停二十分钟,
等我取回模型。
我快步走出会场,
一路跑回宿舍。
那个简陋但功能完善的模型,
就放在我的床底下。
我小心地把它装进箱子,
又快步返回会场。
再次走进会场时,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我手中的箱子上。
陈浩坐在选手席,
低着头不敢看我。
打开箱子,
取出模型。
虽然外观粗糙,
但各个模块一应俱全。
摄像头、传感器、机械臂,
都是我一个零件一个零件组装起来的。
接通电源,
系统开始运行。
我拿出准备好的测试物品:
一个塑料瓶,
一张废纸,
一块电池。
机械臂准确地识别并分类,
整个过程流畅自然。
评委们围拢过来,
仔细观察每一个步骤。
“能演示一下学习功能吗?”
白发教授问。
我点点头,
拿出一个之前没有训练过的物品。
系统第一次识别错误,
但经过纠正后,
第二次就准确分类了。
“自我学习能力...”
教授若有所思,
“这是你独创的算法?”
“是的,”
我说,
“基于增强学习的改进算法。
详细的设计文档和源代码,
都在我的电脑里。”
演示结束,
评委们回到座位。
他们低声交谈着,
表情严肃。
陈浩突然站起来:
“评委老师,
他窃取了我的创意!
这个模型是他后来仿造的!”
“哦?”
白发教授看着他,
“那你应该也有模型吧?
按照比赛要求,
所有入围作品都必须提供实物。”
陈浩愣住了。
他显然没有准备模型,
或者说,
他根本做不出来。
“我...我的模型坏了...”
他支支吾吾地说。
就在这时,
之前发短信的那个陌生号码,
又发来一条信息:
“他的电脑里有
你的原始设计文件。”
我立刻举手:
“评委老师,
我建议检查他的电脑。
如果这是他的原创,
应该能找到设计过程文件。”
陈浩的脸色瞬间惨白。
他紧紧抱住自己的笔记本电脑,
像是抱着救命稻草。
评委们商量了一下,
同意了我的建议。
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
陈浩的电脑被取来。
“请打开你的设计文件夹。”
白发教授说。
陈浩的手指在发抖,
输入密码时输错了好几次。
终于打开电脑,
却迟迟不敢点开文件夹。
“需要帮忙吗?”
工作人员问。
陈浩绝望地闭上眼睛,
点开了那个名为“创新杯”的文件夹。
里面只有一个PPT文件,
和几张图片。
没有任何设计过程文件,
没有源代码,
没有实验数据。
“就这些?”
白发教授皱眉。
“其...其他的在宿舍...”
陈浩的声音越来越小。
“那我们现在去取?”
工作人员提议。
陈浩突然崩溃了。
他瘫坐在椅子上,
双手捂住脸。
“对不起...
我承认...
这不是我的作品...”
会场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被这个反转惊呆了。
“具体是怎么回事?”
白发教授严厉地问。
陈浩断断续续地交代了经过。
他趁我不在时偷看我的设计,
复制了所有文件。
然后稍微修改了外观和名称,
就当成自己的作品提交。
他以为我不会发现,
或者发现了也拿不出证据。
评委们当场宣布取消他的资格。
白发教授看着我:
“虽然你的作品没有正式参赛,
但我们认为它很有价值。
如果你愿意,
我们可以破格给你一个展示的机会。”
我点点头,
重新站到演示台前。
这一次,
我是以真正设计者的身份。
讲解结束时,
掌声比之前还要热烈。
我看到几个评委在打分表上写着什么,
眼神中带着赞许。
比赛结束后,
白发教授特意找到我。
他递给我一张名片:
“我是清华环境学院的教授,
你的设计很有潜力。
如果你有兴趣,
可以考虑来我们实验室深造。”
我接过名片,
手有些发抖。
这是我梦寐以求的机会,
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得到。
回到宿舍,
陈浩已经在收拾行李。
他被学校给予留校察看处分,
需要搬出我们宿舍。
我们都没有说话。
直到他拖着行李箱走到门口,
才回头看了我一眼。
“对不起。”
他说完这三个字,
轻轻关上了门。
我坐在电脑前,
打开那个熟悉的设计文件。
突然注意到一个之前没发现的备份文件,
时间戳显示是在比赛前创建的。
原来证据一直都在,
只是我当时太着急没有发现。
这时手机又响了,
还是那个陌生号码:
“恭喜你。
我一直知道那是你的作品。”
我回复:“能告诉我你是谁吗?”
这次对方很快回复:
“我是比赛的工作人员,
偶然在陈浩电脑里
看到了你的原始文件。
我不能容忍这种行为。”
原来如此。
我放下手机,
看着窗外的夕阳。
这次经历让我明白,
真正的创意和实力是偷不走的。
即使暂时被埋没,
也终会有重见天日的时候。
第二天,
我接到大赛组委会的电话。
他们决定特别授予我“创新之星”奖,
并且推荐我的作品参加全国大赛。
挂掉电话,
我开始修改设计图。
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
作品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而且,
我要让它变得更好,
好到再也不会被人轻易偷走。
在电脑前工作到深夜,
我保存好所有文件,
设置了密码。
这次我会更加小心,
但不会因为害怕被偷,
就停止创造的脚步。
因为我知道,
真正有价值的,
不是那个创意本身,
而是实现创意的能力和决心。
这些,
是任何人都偷不走的。我盯着那张名片看了很久。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这是我做梦都不敢想的机会。
手指微微发抖,把名片小心收好。
开始整理桌上的资料。
陈浩的床铺已经空了。
只剩下光秃秃的床板。
他的洗漱用品都不见了。
衣柜里也空空如也。
好像这个人从未存在过。
我心里说不上是什么滋味。
有愤怒,也有点难过。
毕竟我们做了两年室友。
曾经一起熬夜复习。
一起在食堂吃饭。
现在却以这种方式结束。
第二天去上课。
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
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眼神看我。
我找了个角落坐下。
前排几个女生在窃窃私语。
不时回头瞟我一眼。
教授进来时也多看了我几眼。
下课后来到我身边。
“李默,听说昨天的事了。”
他压低声音,
“陈浩已经申请换宿舍了。”
我点点头,没说什么。
中午在食堂吃饭。
隔壁班的王磊端着餐盘过来。
“哥们,听说你昨天很牛啊。”
他在我对面坐下,
“陈浩那小子太不地道了。”
我勉强笑了笑。
“其实我早就觉得不对劲。”
王磊凑近了些,
“前阵子他总往实验室跑。
还问我认不认识计算机系的人。”
我当时没在意。
现在想来,他是在找帮手。
下午收到辅导员的信息。
让我去办公室一趟。
我有点紧张。
不知道是不是要追究我的责任。
辅导员是个年轻女老师。
平时对我们很和气。
她让我坐下,给我倒了杯水。
“李默,别紧张。”
她微笑着,
“学校了解清楚了。”
“陈浩已经承认了错误。”
我松了口气。
“那处分...”
“留校察看一年。”
辅导员叹了口气,
“其实他成绩一直中等。”
“这次可能是太想获奖了。”
我沉默着。
这不能成为偷窃的理由。
辅导员似乎看出我的想法。
“当然,这不是借口。”
“学校会加强学术道德教育。”
她从抽屉里拿出一个信封。
“这是大赛组委会给你的。”
“特别奖的证书和奖金。”
我接过信封,有点沉。
回到宿舍,我打开信封。
里面有一张奖状。
还有五千元奖金。
比我预想的要多。
最重要的是。
有一封推荐信。
推荐我的作品参加全国大赛。
我把奖状收好。
开始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做。
全国大赛在一个月后。
我的作品还需要完善。
特别是那个模型。
现在的外观太粗糙了。
晚上我给清华教授发了邮件。
简单说明了自己的情况。
附上了作品的设计思路。
没想到半小时后就收到回复。
教授很欣赏我的设计。
邀请我去北京参观实验室。
还说可以指导我改进作品。
我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变得忙碌。
每天除了上课。
就是泡在实验室改进设计。
新室友搬了进来。
是个大一新生。
很安静,不太爱说话。
有时在校园里碰到陈浩。
他总是低着头快步走开。
听说他搬到了校外住。
课也选得很少。
可能觉得没脸见人。
我并没有觉得解气。
反而有点替他可惜。
如果他肯把心思用在正道上。
凭他的聪明劲儿。
未必不能做出好作品。
一周后,模型改进完成了。
新的外壳用3D打印制作。
看起来精致了很多。
传感器也升级了。
识别准确率提高了不少。
我拍了一段演示视频。
发给清华教授。
他很快回复了修改意见。
指出了几个可以优化的地方。
还推荐了几篇相关论文。
就在我准备全国大赛时。
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
对方自称是某科技公司经理。
在网上看到了我的作品视频。
想找我谈合作。
我半信半疑。
约在学校咖啡馆见面。
来的是个三十多岁的男人。
穿着西装,看起来很干练。
他递给我名片。
确实是家知名科技公司。
“我们很看好你的设计。”
他开门见山,
“想买下这个专利。”
我愣住了。
从来没想过能卖钱。
他看出我的犹豫。
“你可以先考虑一下。”
“这是我们的初步报价。”
他递过来一份文件。
看到上面的数字。
我差点被咖啡呛到。
回到宿舍,我仔细看了文件。
对方想买断所有权利。
包括后续开发权。
这意味着我将失去控制权。
虽然钱很诱人。
但我舍不得就这样卖掉。
我给清华教授发了邮件。
想听听他的建议。
他很快打来电话。
“李默,我建议你再等等。”
“你的作品很有潜力。”
“参加完全国大赛。”
“价值可能会更高。”
他说的有道理。
我婉拒了那家公司。
对方表示理解。
说比赛后还可以再谈。
全国大赛在北京举行。
学校很重视。
特意派了一位指导老师陪同。
还报销了所有费用。
这是我第一次去北京。
高楼林立,车水马龙。
比赛在清华大学举行。
走进校园时我很激动。
想着明年也许能来这里读书。
报到时遇到一个小插曲。
工作人员核对名单时。
发现我的名字不在上面。
原来是系统出了问题。
差点不能参赛。
幸好指导老师及时联系组委会。
折腾了一个小时才解决。
我吓出一身冷汗。
差点重蹈覆辙。
比赛规模比想象中大。
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
作品一个比一个精彩。
我突然有点紧张。
自己的设计会不会太简单了。
抽签决定出场顺序。
我抽到最后一个。
不知道是好是坏。
好处是有更多准备时间。
坏处是评委可能已经疲劳了。
在等候区,我仔细观察其他作品。
有个智能灌溉系统很出色。
还有个空气质量监测网。
都很有创意。
但我对自己的设计仍有信心。
轮到我上场时已经下午四点。
评委们确实显得很疲惫。
我深吸一口气。
开始讲解我的设计。
这次我准备得很充分。
不仅讲解了技术细节。
还展示了实际应用场景。
以及未来的改进方向。
我看到评委们渐渐坐直了身体。
开始认真记录。
演示模型时出了点意外。
电源线突然松动。
系统停止运行了。
我心里一沉。
但还是保持镇定。
“请稍等。”
我冷静地检查线路。
发现是插头接触不良。
重新插好后系统恢复正常。
这个小插曲反而展示了我的应变能力。
提问环节,评委问得很细致。
特别是关于核心算法的问题。
幸好我准备充分。
对答如流。
甚至还能引申讲解。
全部展示结束。
评委退场评议。
我坐在等候区。
手心全是汗。
指导老师对我竖起大拇指。
示意我表现不错。
等待结果的时间格外漫长。
一个小时过去了。
评委们还没回来。
其他选手也开始紧张。
互相打听消息。
终于,评委们回到会场。
主持人开始宣布结果。
从三等奖开始念。
每念一个名字。
就有一阵欢呼。
三等奖没有我。
二等奖也没有。
我的心沉到谷底。
难道落选了?
就在我失望时。
听到主持人念我的名字。
是一等奖!
我愣住了。
直到指导老师推我。
才反应过来。
上台领奖时手还在发抖。
评委主席特意和我握手。
“你的设计很实用。”
“而且考虑得很周全。”
“我们很看好它的应用前景。”
奖杯很沉。
证书很精美。
但最让我高兴的是。
清华教授也在台下。
对我微笑着点头。
颁奖仪式结束后。
他找到我。
“表现得很出色。”
“下学期来我们实验室实习吧。”
我激动得说不出话。
只能用力点头。
回到酒店。
我第一时间给家里打电话。
妈妈高兴得哭了。
爸爸一直说“好样的”。
虽然他们不太懂我的设计。
但知道这对我是重要的一步。
那晚我失眠了。
想着这几个月发生的种种。
从作品被偷的愤怒。
到证明自己的释然。
再到现在的喜悦。
像做了一场梦。
第二天。
多家媒体来采访。
有记者问起作品被偷的经历。
我犹豫了一下。
还是如实说了。
但请求不要提陈浩的名字。
报道登出来后。
很多陌生人给我发邮件。
有表示支持的。
有请教问题的。
还有想投资的。
我一一回复。
回学校的火车上。
指导老师和我长谈了一次。
他建议我申请专利。
同时考虑创业的可能。
我说需要时间想想。
确实。
这一切来得太快。
我需要冷静思考。
不能因为一时成功就冲动。
回到学校。
生活似乎恢复了平静。
但又有很大不同。
老师们更关注我了。
同学们也愿意和我讨论问题。
有时还会收到学弟学妹的邮件。
请教比赛经验。
我都会认真回复。
特别强调学术诚信的重要性。
一个月后。
我正式提交了专利申请。
同时注册了一个小工作室。
开始接一些小项目。
既能赚点钱。
也能积累经验。
陈浩偶尔还会出现在校园里。
听说他准备出国。
可能想换个环境重新开始。
有次在图书馆碰到。
他对我点点头。
我也点头回应。
没有交谈。
期末考前。
我收到清华的正式录取通知。
获得保研资格。
九月就可以去北京了。
我把这个消息告诉父母。
他们高兴极了。
放假前。
我整理宿舍物品。
在床底发现一个U盘。
是陈浩落下的。
插上电脑一看。
里面全是我们的合照。
还有一起做的项目资料。
我犹豫了很久。
最后还是联系了他。
约在学校咖啡馆见面。
把U盘还给他。
他看起来成熟了不少。
少了以前的浮躁。
“谢谢。”他接过U盘。
“最近怎么样?”
“在准备雅思。”
他勉强笑了笑。
我们沉默地坐了一会儿。
“对不起。”
他突然说。
“那时候太想成功了。”
“做了错事。”
我摇摇头。
“都过去了。”
“希望你以后顺利。”
离开咖啡馆时。
天空飘起了小雪。
今年的第一场雪。
我突然觉得。
也许每个人都会犯错。
重要的是能否吸取教训。
寒假我留在学校。
继续改进我的设计。
同时准备去北京的事宜。
工作室接了几个小项目。
虽然收入不多。
但很有成就感。
春节回家。
亲戚们都夸我有出息。
只有我知道。
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前面的路还很长。
年夜饭时。
爸爸多喝了几杯。
拍着我的肩膀说:
“儿子,记住。”
“做人比做事更重要。”
我深深点头。
回到学校。
开始做去北京的准备。
把工作室交给学弟打理。
他们很有热情。
我相信能做得很好。
离校前一天。
我最后一次检查宿舍。
在抽屉角落发现一张纸条。
是陈浩的字迹:
“谢谢你当时没有曝光我的名字。”
“我会重新开始。”
我把纸条收好。
也许这就是最好的结局。
每个人都在成长。
都在学习如何变得更好。
坐在去北京的火车上。
我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风景。
想起这一年的经历。
有泪水,有汗水。
但更多的是收获。
手机响了。
是清华教授发来的信息。
问我到哪了。
实验室已经准备好欢迎会。
我回复说快到了。
心里充满期待。
新的城市。
新的学校。
新的挑战。
但我不再害怕。
因为我知道。
只要坚持做对的事。
保持真诚和努力。
就一定能走得更远。
火车缓缓进站。
北京的天空很蓝。
我深吸一口气。
提着行李走下火车。
准备迎接新的开始。我盯着那张名片看了很久。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这是我做梦都不敢想的机会。
手指微微发抖,把名片小心收好。
开始整理桌上的资料。
陈浩的床铺已经空了。
只剩下光秃秃的床板。
他的洗漱用品都不见了。
衣柜里也空空如也。
好像这个人从未存在过。
我心里说不上是什么滋味。
有愤怒,也有点难过。
毕竟我们做了两年室友。
曾经一起熬夜复习。
一起在食堂吃饭。
现在却以这种方式结束。
第二天去上课。
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
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眼神看我。
我找了个角落坐下。
前排几个女生在窃窃私语。
不时回头瞟我一眼。
教授进来时也多看了我几眼。
下课后来到我身边。
“李默,听说昨天的事了。”
他压低声音,
“陈浩已经申请换宿舍了。”
我点点头,没说什么。
中午在食堂吃饭。
隔壁班的王磊端着餐盘过来。
“哥们,听说你昨天很牛啊。”
他在我对面坐下,
“陈浩那小子太不地道了。”
我勉强笑了笑。
“其实我早就觉得不对劲。”
王磊凑近了些,
“前阵子他总往实验室跑。
还问我认不认识计算机系的人。”
我当时没在意。
现在想来,他是在找帮手。
下午收到辅导员的信息。
让我去办公室一趟。
我有点紧张。
不知道是不是要追究我的责任。
辅导员是个年轻女老师。
平时对我们很和气。
她让我坐下,给我倒了杯水。
“李默,别紧张。”
她微笑着,
“学校了解清楚了。”
“陈浩已经承认了错误。”
我松了口气。
“那处分...”
“留校察看一年。”
辅导员叹了口气,
“其实他成绩一直中等。”
“这次可能是太想获奖了。”
我沉默着。
这不能成为偷窃的理由。
辅导员似乎看出我的想法。
“当然,这不是借口。”
“学校会加强学术道德教育。”
她从抽屉里拿出一个信封。
“这是大赛组委会给你的。”
“特别奖的证书和奖金。”
我接过信封,有点沉。
回到宿舍,我打开信封。
里面有一张奖状。
还有五千元奖金。
比我预想的要多。
最重要的是。
有一封推荐信。
推荐我的作品参加全国大赛。
我把奖状收好。
开始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做。
全国大赛在一个月后。
我的作品还需要完善。
特别是那个模型。
现在的外观太粗糙了。
晚上我给清华教授发了邮件。
简单说明了自己的情况。
附上了作品的设计思路。
没想到半小时后就收到回复。
教授很欣赏我的设计。
邀请我去北京参观实验室。
还说可以指导我改进作品。
我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变得忙碌。
每天除了上课。
就是泡在实验室改进设计。
新室友搬了进来。
是个大一新生。
很安静,不太爱说话。
有时在校园里碰到陈浩。
他总是低着头快步走开。
听说他搬到了校外住。
课也选得很少。
可能觉得没脸见人。
我并没有觉得解气。
反而有点替他可惜。
如果他肯把心思用在正道上。
凭他的聪明劲儿。
未必不能做出好作品。
一周后,模型改进完成了。
新的外壳用3D打印制作。
看起来精致了很多。
传感器也升级了。
识别准确率提高了不少。
我拍了一段演示视频。
发给清华教授。
他很快回复了修改意见。
指出了几个可以优化的地方。
还推荐了几篇相关论文。
就在我准备全国大赛时。
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
对方自称是某科技公司经理。
在网上看到了我的作品视频。
想找我谈合作。
我半信半疑。
约在学校咖啡馆见面。
来的是个三十多岁的男人。
穿着西装,看起来很干练。
他递给我名片。
确实是家知名科技公司。
“我们很看好你的设计。”
他开门见山,
“想买下这个专利。”
我愣住了。
从来没想过能卖钱。
他看出我的犹豫。
“你可以先考虑一下。”
“这是我们的初步报价。”
他递过来一份文件。
看到上面的数字。
我差点被咖啡呛到。
回到宿舍,我仔细看了文件。
对方想买断所有权利。
包括后续开发权。
这意味着我将失去控制权。
虽然钱很诱人。
但我舍不得就这样卖掉。
我给清华教授发了邮件。
想听听他的建议。
他很快打来电话。
“李默,我建议你再等等。”
“你的作品很有潜力。”
“参加完全国大赛。”
“价值可能会更高。”
他说的有道理。
我婉拒了那家公司。
对方表示理解。
说比赛后还可以再谈。
全国大赛在北京举行。
学校很重视。
特意派了一位指导老师陪同。
还报销了所有费用。
这是我第一次去北京。
高楼林立,车水马龙。
比赛在清华大学举行。
走进校园时我很激动。
想着明年也许能来这里读书。
报到时遇到一个小插曲。
工作人员核对名单时。
发现我的名字不在上面。
原来是系统出了问题。
差点不能参赛。
幸好指导老师及时联系组委会。
折腾了一个小时才解决。
我吓出一身冷汗。
差点重蹈覆辙。
比赛规模比想象中大。
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
作品一个比一个精彩。
我突然有点紧张。
自己的设计会不会太简单了。
抽签决定出场顺序。
我抽到最后一个。
不知道是好是坏。
好处是有更多准备时间。
坏处是评委可能已经疲劳了。
在等候区,我仔细观察其他作品。
有个智能灌溉系统很出色。
还有个空气质量监测网。
都很有创意。
但我对自己的设计仍有信心。
轮到我上场时已经下午四点。
评委们确实显得很疲惫。
我深吸一口气。
开始讲解我的设计。
这次我准备得很充分。
不仅讲解了技术细节。
还展示了实际应用场景。
以及未来的改进方向。
我看到评委们渐渐坐直了身体。
开始认真记录。
演示模型时出了点意外。
电源线突然松动。
系统停止运行了。
我心里一沉。
但还是保持镇定。
“请稍等。”
我冷静地检查线路。
发现是插头接触不良。
重新插好后系统恢复正常。
这个小插曲反而展示了我的应变能力。
提问环节,评委问得很细致。
特别是关于核心算法的问题。
幸好我准备充分。
对答如流。
甚至还能引申讲解。
全部展示结束。
评委退场评议。
我坐在等候区。
手心全是汗。
指导老师对我竖起大拇指。
示意我表现不错。
等待结果的时间格外漫长。
一个小时过去了。
评委们还没回来。
其他选手也开始紧张。
互相打听消息。
终于,评委们回到会场。
主持人开始宣布结果。
从三等奖开始念。
每念一个名字。
就有一阵欢呼。
三等奖没有我。
二等奖也没有。
我的心沉到谷底。
难道落选了?
就在我失望时。
听到主持人念我的名字。
是一等奖!
我愣住了。
直到指导老师推我。
才反应过来。
上台领奖时手还在发抖。
评委主席特意和我握手。
“你的设计很实用。”
“而且考虑得很周全。”
“我们很看好它的应用前景。”
奖杯很沉。
证书很精美。
但最让我高兴的是。
清华教授也在台下。
对我微笑着点头。
颁奖仪式结束后。
他找到我。
“表现得很出色。”
“下学期来我们实验室实习吧。”
我激动得说不出话。
只能用力点头。
回到酒店。
我第一时间给家里打电话。
妈妈高兴得哭了。
爸爸一直说“好样的”。
虽然他们不太懂我的设计。
但知道这对我是重要的一步。
那晚我失眠了。
想着这几个月发生的种种。
从作品被偷的愤怒。
到证明自己的释然。
再到现在的喜悦。
像做了一场梦。
第二天。
多家媒体来采访。
有记者问起作品被偷的经历。
我犹豫了一下。
还是如实说了。
但请求不要提陈浩的名字。
报道登出来后。
很多陌生人给我发邮件。
有表示支持的。
有请教问题的。
还有想投资的。
我一一回复。
回学校的火车上。
指导老师和我长谈了一次。
他建议我申请专利。
同时考虑创业的可能。
我说需要时间想想。
确实。
这一切来得太快。
我需要冷静思考。
不能因为一时成功就冲动。
回到学校。
生活似乎恢复了平静。
但又有很大不同。
老师们更关注我了。
同学们也愿意和我讨论问题。
有时还会收到学弟学妹的邮件。
请教比赛经验。
我都会认真回复。
特别强调学术诚信的重要性。
一个月后。
我正式提交了专利申请。
同时注册了一个小工作室。
开始接一些小项目。
既能赚点钱。
也能积累经验。
陈浩偶尔还会出现在校园里。
听说他准备出国。
可能想换个环境重新开始。
有次在图书馆碰到。
他对我点点头。
我也点头回应。
没有交谈。
期末考前。
我收到清华的正式录取通知。
获得保研资格。
九月就可以去北京了。
我把这个消息告诉父母。
他们高兴极了。
放假前。
我整理宿舍物品。
在床底发现一个U盘。
是陈浩落下的。
插上电脑一看。
里面全是我们的合照。
还有一起做的项目资料。
我犹豫了很久。
最后还是联系了他。
约在学校咖啡馆见面。
把U盘还给他。
他看起来成熟了不少。
少了以前的浮躁。
“谢谢。”他接过U盘。
“最近怎么样?”
“在准备雅思。”
他勉强笑了笑。
我们沉默地坐了一会儿。
“对不起。”
他突然说。
“那时候太想成功了。”
“做了错事。”
我摇摇头。
“都过去了。”
“希望你以后顺利。”
离开咖啡馆时。
天空飘起了小雪。
今年的第一场雪。
我突然觉得。
也许每个人都会犯错。
重要的是能否吸取教训。
寒假我留在学校。
继续改进我的设计。
同时准备去北京的事宜。
工作室接了几个小项目。
虽然收入不多。
但很有成就感。
春节回家。
亲戚们都夸我有出息。
只有我知道。
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前面的路还很长。
年夜饭时。
爸爸多喝了几杯。
拍着我的肩膀说:
“儿子,记住。”
“做人比做事更重要。”
我深深点头。
回到学校。
开始做去北京的准备。
把工作室交给学弟打理。
他们很有热情。
我相信能做得很好。
离校前一天。
我最后一次检查宿舍。
在抽屉角落发现一张纸条。
是陈浩的字迹:
“谢谢你当时没有曝光我的名字。”
“我会重新开始。”
我把纸条收好。
也许这就是最好的结局。
每个人都在成长。
都在学习如何变得更好。
坐在去北京的火车上。
我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风景。
想起这一年的经历。
有泪水,有汗水。
但更多的是收获。
手机响了。
是清华教授发来的信息。
问我到哪了。
实验室已经准备好欢迎会。
我回复说快到了。
心里充满期待。
新的城市。
新的学校。
新的挑战。
但我不再害怕。
因为我知道。
只要坚持做对的事。
保持真诚和努力。
就一定能走得更远。
火车缓缓进站。
北京的天空很蓝。
我深吸一口气。
提着行李走下火车。
准备迎接新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