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之夜·守护 | 从智能巡街到志愿者守护,杭州城管用“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烟火气”
更新时间:2025-11-15 21:37 浏览量:3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段罗君 通讯员 周婧
实体小店,是城市经济的“毛细血管”,也是人间烟火的生动注脚,勾勒出街巷间真实和温暖的生活图景。
小店的成长,不仅依靠店主们自己的辛勤耕耘,同样也离不开政府部门的精准扶持与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在杭州,这份关怀始终有温度、见实效。
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杭州城管部门坚持用“绣花功夫”精雕城市肌理,以精细化治理提升城市品质。
无论是星夜值守保障城市道路、桥梁、隧道安全有序运行,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智慧赋能城市创新管理举措,还是组织“天地行”市政行业志愿服务队提供“有困难找城管”的暖心志愿服务,每一项举措都聚焦市民的出行体验和生活便利,也助力沿街小店汇聚人气、激活商机。
这些润物无声的努力,托起了城市烟火里的踏实与温暖。
一群“细节控”的市政人
11月8日,杭州秋雨绵绵,在中山中路上,上城养护项目部人行道班长李海峰和同事们正合力将一块松动的石质道板抬起,汗水混着雨水从额角滑落。
今年38岁的李海峰,从事人行道养护工作已经七年了。2024年起,他带领班组负责湖滨商圈的人行道养护。他常说,自己的工作的就是“抠细节”——把公交站台的侧石坡度放缓,让轮椅顺畅通行;把被树根顶起的人行道板重新铺平,不让行人绊倒……难的时候,一处修补就要花上半天;多的时候,一天要处理二十多处。
“为了减少对市民和沿街店铺的影响,现在更换道板用的是快速水泥材料,保养时间从过去一两天缩短到30分钟。”李海峰向记者介绍。
人行道维修 受访者供图
这份用心,沿街店铺的小店店主们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而人行道养护工作的辛苦,他们也都看在眼里。天冷时,店主们会递上一杯热水;天热时,店主们会招呼他们进来“吹会儿冷气,歇一歇”。
“师傅,以前店门口路不平,顾客常常抱怨,连排队的耐心都没有,你们把人行道修得又快又好,真是帮了我们。”店主的话让李海峰意识到,脚下的路连着的不仅是出行,更是看得见的人气。
日复一日地修补工作中,李海峰不仅练就了一身硬本领,他更通过技能比武、师徒结对,将“匠心市政”的“绣花功夫”传承下去,现在已经带出了三名可以独当一面的徒弟。
李海峰只是这座城市无数市政养护工人的缩影。这些人行道的修复也只是杭州城市治理中的一处细节。
道路加固 受访者供图
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和杭州市市政设施管理中心以城市基础设施骨架“硬环境”提升城市宜居宜商“软实力”,成为守护城市营商环境的“幕后力量”和助力小店经济繁荣的“坚实支撑”。
其中,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和杭州市市政设施管理中心今年已重点治理人行道16.8万平方米,打造“空中花廊”栽种高架绿化18万米。平路整治“一件事”获2025年度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改革典型案例,“智慧巡查+闪电维修”市政道路守护体系高效运转,道路坑洞快速修补获市民点赞。
一张精心打造的“智慧网”
如果说李海峰修复的是城市的“毛细血管”,那么另一张智慧网正守护着杭州道路的“大动脉”。
过去,道路巡检依赖于养护人员骑着电动车或开着巡查车,在路上搜寻坑洞与裂缝。这种方式效率低,容易受车流遮挡,定位模糊。
如今,200多辆专业的市政巡查车行驶在杭州街头,它们看似普通,车顶的4K高清探头像移动的CT扫描仪,为道路做着全景体检。
“这套智慧巡查系统能自动识别道路的坑洞、裂缝等主要病害,并通过北斗定位,数据实时回传至后台进行精准分析,再通过平台派单。”杭州市政设施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发现、识别到派单,全程自动化,效率提升约10倍。路面问题发现平均用时从过去的5~7天缩短至1~2天,平均病害修复响应时间缩短至24小时内,解决人工巡检机动车道问题发现困难的问题,有效提升了道路问题处置的及时性。
城管智慧巡检车在路上 受访者供图
目前,这套系统已覆盖全市3000多条道路,创新城市道路“三色管理”,用“坦途指数”评价道路路面健康状况。
而它的目光,正投向更细微之处。这位负责人透露,“为助力杭州的道路养护,我们已在试点用电动车安装智慧巡查系统,用于非机动车道。”
一支坚守杭城街头的城管志愿服务队
今天在“小店之夜”公益活动的市集上,还来了一位特殊的“摊主”张花萍。她是杭州一名普通的天桥管理员,也是杭州城管市政行业“天地行”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
张花萍(右一)在现场派发姜茶 受访者供图
十年间,从延安路天桥到万塘路天桥,她在不足十平方米的中控室里,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昼与夜。
张花萍的工作远不止“看监控”,电梯安全、雨雪防滑、帮忙寻找走失人员……天桥上下,都成了她的“分内事”。寒夜中,她发现桥墩旁徘徊的女孩,温柔开导并联系家人接回;她也曾帮助流落街头的小伙解决食宿,甚至帮忙介绍工作。
三年前,张花萍发起“张大姐志愿服务队”,如今已发展到百余人,成为杭州城管“天地行”志愿服务队的重要一部分。每周,红马甲的身影都出现在杭州各大人流枢纽,开展秩序引导和文明劝导,至今已服务市民游客超过10万人次。
杭州城管“天地行”志愿服务队 受访者供图
听说这次“小店之夜”活动,张花萍毫不犹豫地说:“我一定来。”她值守的万塘路天桥,连接着这一带的小店。餐馆老板早起备货,外卖小哥穿梭奔波,她都看在眼里。今年夏天,她在桥下摆起免费凉茶摊,为这些努力打拼的人们送上一份清凉。而这一次,张花萍不再只守在天桥下。她带着那口熟悉的锅、生姜与红枣,把茶摊搬到了“小店之夜”的活动现场。
“小店的店主们,和我摆摊时认识的摊主、外卖小哥一样,都不容易。”张花萍一边为大家递茶,一边笑着说,“他们是今天最该被温暖的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