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北区: “繁星”巧搭桥做足“绣花功夫” 市民“秒变”行动派践行生态文明
更新时间:2025-11-15 19:39 浏览量:1
在青岛,一股清新的环保力量正悄然汇聚,如繁星般点亮城市每个角落。近年来,在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市北分局的精心培育与市监控中心指导下,一支名为“繁星生态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团队”的队伍于2023年8月破土而出,迅速成长。他们以志愿服务为纽带,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力量,推动形成“人人关心环保、事事体现生态、时时不忘责任、处处皆有行动”的文明风尚,让绿色种子在市民心中生根发芽。
聚星成光,打造专业化志愿品牌
面对基层环保专业力量有限的现实,“繁星”团队勇担使命,率先在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成立首家志愿服务队伍,有效整合多方资源,补齐专业短板。团队汇聚了来自13家合作单位的26位教授、专家与讲师,依托其学科专长、技术设备,持续开展多元化、系统化的生态宣讲与科普活动,将专业环保知识转化为市民触手可及的实践智慧,引导公众从“旁观者”变为“行动派”。
为激发团队活力,市北分局为每位成员颁发授课讲师聘书,按年度制定主题活动计划,让志愿服务有章可循、有序推进。团队不仅搭建起高校与中小学生互动桥梁,联合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环保科普等活动50余场,吸引超4000个家庭参与,更通过线上社群延续交流,构建起情感相连、理念相通的环保共同体,让志愿者在奉献中收获归属与成就。
润物无声,让环保理念融入日常
“繁星”团队以春风化雨之力,悄然改变着市民生活习惯。2025年,市北区“分类小嫚儿”系列垃圾分类短视频火爆出圈,累计发布110余条,浏览量突破200万次。团队走进学校、社区,以自编环保儿歌、塑料时装秀、旧物交换等生动形式,传递资源循环理念。数据显示,参与活动的社区家庭垃圾分类准确率较普通家庭高出40%以上,环保意识正悄然转化为自行动。
每年开学季,“环保第一课”如约而至。团队深入校园,通过互动讲解、趣味问答,将生态知识融入新学期记忆。他们更牵头在两所小学开设“环保志愿服务实践课”,将污水处理、变废为宝、绿植养护纳入课程;邀请环保设施单位入校演示污水净化实验,用直观现象激发学生好奇,让学校成为孕育绿色梦想的沃土。
激活社区,共绘美丽家园画卷
以社区为阵地,各具特色的环保活动遍地开花:小鲍岛社区推行“环保酵素制作”公益行动;郑州路社区创新“家庭厨余—社区花园—环境教育”循环模式;瑞滨路社区开展“鸥遇青岛”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同时,市北区联合多部门举办“文明实践我行动,美丽中国我先行”讲解员大赛,80余名选手同台竞技,树立典型,汇聚更多同行者。在团队感召下,企业纷纷投身环保公益: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推出“绿动双节·电车时光”绿色出行活动;中青机动车检测公司宣传尾气防治知识;海泊河水务公司开展水情科普教育……企业结合自身业务,将环保理念融入服务,为志愿服务注入专业动能。
团队依据省级政策指引,探索出“团队自主开展、社会预约参与、多方联合实施”的多元模式。通过“山东文明实践行动”平台发布活动,由社区、学校、企业按需“接单”,变政府主导为社会共治。团队成立以来,累计发起活动40余次,平台年度服务时长超1000小时,惠及群众数千人,实现环保宣讲广覆盖、贴民心。
项目引领,提升服务体验与实效
品牌化建设让志愿服务更具魅力:“绿主妇”“炫绿少年”“净蓝”志愿者、“环保小院士”等特色队伍针对不同群体,开发参与性强、体验感佳的项目,让环保活动既“有意思”更“有意义”,持续点燃市民参与热情。推动环境教育基地履行社会责任,青岛啤酒博物馆开设环保讲座,揭秘废液再生技术;海泊河污水厂开展“污泥变营养土”实践,让学生动手感知资源循环;市北分局联合社区举办“猜环保灯谜,过文明中秋”等活动,以趣味传递知识。2025年以来,辖区基地举办公众开放活动90余场,接待超3000人次,为企业绿色发展与社会环保意识提升搭建互动桥梁。
繁星闪烁,汇聚成河。“繁星”团队正以点滴行动,编织着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让青岛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因志愿之光而更加明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