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笨功夫”,百度掀了Ai的桌
更新时间:2025-11-14 07:15 浏览量:1
前言:
科技圈有个很毒的诅咒,叫“起大早,赶晚集”。百度背着这口黑锅走了十年。当所有人还在讨论手机APP时,它已经开始挖AI的矿;当对手们忙着搞流量变现,它闷头造芯片、训模型、跑无人车。现在AI的锣鼓敲得震天响,那些曾经笑它傻的人发现,百度早就把最好的位置占了。
正文:
2013年是个很魔幻的年份。千团大战的硝烟还没散,移动互联网的黄金时代刚刚拉开序幕,所有人都盯着手机屏幕那点方寸之地。百度却扭头扎进了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领域——人工智能。它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像个偏执的匠人,开始打磨别人眼里的“玄学”。
那时候,AI是什么?对大多数人来说,是电影里的机器人,是遥不可及的科幻概念。李彦宏却把它当成了公司的命根子。他下的每一个注,在当时看来都像在烧钱玩票。自研AI芯片昆仑芯,英伟达的GPU用得好好的,非要自己造轮子,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开源深度学习框架飞桨,把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免费送人,图什么?搞萝卜快跑,放着来钱快的L2辅助驾驶不做,非要去啃L4无人驾驶这块硬骨头,简直是商业自杀。
这些“反常识”的选择,背后藏着一个老农式的朴素逻辑。别人都在种速生草,一季就能收割,百度却在地里种下了松树。它知道,松树长得慢,可一旦长成,就是能遮风挡雨的百年栋梁。它赌的不是下一个季度的财报,而是十年后的产业格局。
飞桨的故事最能说明问题。当谷歌的TensorFlow和Meta的PyTorch几乎统治了全球开发者的电脑时,百度硬是把自家的框架开源了。这操作在外人看来,跟把自家秘方印在传单上满街发没什么区别。可百度算的是另一本账。工具用顺手了,人就离不开。如今飞桨聚集了八百万开发者,这哪里是做慈善?这是在AI的世界里,悄无声息地圈了一片最肥沃的自留地。开发者在这片土地上盖房子、种庄稼,收成再好,地租总得交吧?
萝卜快跑更是把“笨”字发挥到了极致。别人卖车,一辆车赚几万,它偏要运营车队,一辆车几百万,还得自己烧油、养司机、修路。十年时间,几百亿砸下去,跑了六千多万公里,就为了收集那些极端路况下的“倒霉数据”。现在当新势力们还在为城市导航辅助驾驶打得头破血流时,百度的无人车已经在武汉、重庆的街头,像个老司机一样淡定地接单赚钱。那些曾经嘲笑它“不务正业”的车企,现在揣着支票排队求合作。
结语:
科技圈最真实的生存法则,就是机会只留给那些“笨得敢等”的人。百度用十年时间证明,“起大早”本身不是错,错的是没耐心等到天亮。当那些“装睡”的投机者举着钞票冲进AI赛道时,才发现最好的位置、最便宜的地皮,早就被那个“早起”的家伙悄悄买断了。历史从不开玩笑,它只是很有耐心地给真正的拓荒者发糖,只不过这糖,甜得有点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