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百亿产业!看赤水如何下“竹”功夫
更新时间:2025-11-13 18:32 浏览量:1
遵义赤水市拥有132.8万亩竹林。2024年赤水市全市竹产业总产值突破90亿元,今年预计将超过100亿元,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赤水竹海
近年来,赤水市围绕竹产业,持续下“竹”功夫,积极推动竹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绿色、优质、协同、高效产业链群,走出了一条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泰盛(贵州)竹资源发展有限公司浆板车间,每天有3500吨到4000吨原竹在这里通过全自动生产线转化为洁白的竹浆板。该公司总经理胥端祥介绍:“我们年消耗原材料约130万吨,竹浆产能达36万吨。”
据了解,该公司成立于2003年,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行业标杆。胥端祥说道:“我们主要生产生活原纸和浆板两类产品。生活原纸90%在赤水本地转化,浆板则面向国内市场用于纸浆模塑,并出口至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用于制造无纺布、微晶纤维素等产品。”
产业升级,向绿而行。早期竹浆生产依赖高污染化学溶剂,而泰盛(贵州)竹资源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引进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不仅降低了污染,还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依托赤水丰富的竹资源,该公司已成长为全球单系列产能最大的竹浆生产企业,年竹浆产能36万吨,生活原纸产能19.5万吨,年产值突破20亿元,年出口量达2万吨。
不仅如此,赤水市还抢占“以竹代塑”新赛道,精准招商引进一批优质企业,贵州兴常美竹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这家从福建引资而来的企业,目前已建成全楠竹循环利用生产线。该公司经理助理吴秋慧介绍:“一期主要生产竹刀、竹叉、竹勺、竹签、竹筷和竹牙刷等产品,销往云南、湖南、福建、四川等地,年消耗楠竹7万至10万吨。”随着环保产品需求激增,企业48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订单已排至年底,产业发展的同时还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就业机会。
谈及未来,吴秋慧充满信心:“二期项目将聚焦高端竹板材和外贸定向研发,预计年消耗楠竹将超20万吨,竹制品产量达10万件,环保竹炭1.2万吨。赤水营商环境优良,遇到问题都能得到及时解决,我们有信心持续发展。”
从传统加工到全产业链延伸,赤水市已培育各类涉竹企业200余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6家。形成涵盖竹浆造纸、竹浆模塑、竹建材、竹家居等10多个系列1000多种产品,拥有100多项国家专利,多款品牌产品远销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