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登机前怒斥普京,炫耀核导弹的功夫,不如赶紧结束战争!
更新时间:2025-10-31 10:18 浏览量:4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你有时间测试导弹,不如去结束那场战争。”10月27日,特朗普在从东京返美的专机上对媒体说出这句话时,脸上毫无笑意。对面不是别人,正是他曾经口中的“可以谈成任何事的朋友”——普京。
美国总统特朗普
这一回,特朗普撕掉了“私交好”的面子,怒怼的原因,是普京一天前亲自曝光了一款名叫“海燕”的核动力巡航导弹,这不是俄罗斯第一次展示这种武器,但这一次的动作格外高调。
10月26日,普京亲自视察俄军总指挥部,带着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向外界宣布“海燕”试射成功,飞行时间15小时,航程超过1.4万公里。这枚导弹,从俄罗斯西部起飞,横跨北极圈,最终模拟命中太平洋上的假目标。
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
格拉西莫夫补充了一句:“这是其他国家不具备的独特能力。”这种说法,不需要翻译,也不用解读,就是赤裸裸地在告诉美国,俄罗斯还有牌,别逼太紧。
“海燕”并不是普通的巡航导弹,它采用的是核动力推进系统。理论上可以无限航程、绕飞全球,但真正让西方国家紧张的,是它可能造成的“飞行核泄漏”。
“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
2023年,挪威气象局在北极检测到异常辐射浓度,不久后就有情报显示,俄罗斯当时正秘密进行“海燕”早期飞行测试。虽然俄方矢口否认,但西方多国心知肚明,只不过没证据,不便公开。
而普京选在这个时候“亮剑”,显然不是偶然。就在几天前,美俄代表在伊斯坦布尔会晤,讨论恢复双方外交正常化。但会后双方都没发出联合声明,也没有安排下一轮谈判,熟悉内情的人说,这场会谈“气氛冷、分歧深”,几乎没达成任何共识。
俄总统普京
这一举动把特朗普气得够呛,他在专机上不仅重申美方对俄的强硬立场,还专门提到,美国核潜艇“就在俄罗斯海岸边上”,并称“世界上最强的战略核潜艇,24小时待命”。
他说的,正是俄亥俄级核潜艇,这种潜艇是美国海军“三叉戟”系统的核心力量,每艘可搭载24枚三叉戟IID5导弹,单枚射程可达1.2万公里,可携带多枚分导核弹头。一艘潜艇的火力,就能摧毁俄罗斯西部三分之二的军事基础设施。
三叉戟IID5导弹
更重要的是,这些潜艇常年部署在北大西洋、北极圈一带,处于俄罗斯雷达的探测边缘,随时可发射。
10月25日,特朗普下令将其中两艘潜艇调往“适当区域”。尽管美军没有公布具体方位,但外界普遍认为,是冲着普京这次秀导弹来的。
美军俄亥俄级核潜艇
可这一回,他不是为了吓唬,而是彻底失去了耐心。原本他曾想通过私人关系打开美俄谈判通道。阿拉斯加峰会前,他还对媒体说,“我能让普京听进去我的建议”。结果呢?峰会无疾而终。之后布达佩斯会谈也被取消,理由是俄方提出“不可接受的要求”。
导弹测试、核潜艇调动、外交会谈破裂,这些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一个个互相刺激、迅速升级的节点。
普京特朗普阿拉斯加峰会会晤
一边是俄罗斯高举核威慑,一边是美国亮出水下杀手。两个国家像是棋盘两侧的将军,你攻一步,我挡一步,谁都不肯退。如果这只是军事威慑还好,最怕的是有人误判。一个技术误报、一次雷达误读,都可能点燃真正的冲突。
现在的问题是,过去还能通过外交降温,现在外交渠道几乎瘫痪。媒体普遍指出,白宫与克里姆林宫之间只剩下形式上的使馆沟通,真正能“拍桌子谈事”的人,越来越少。
原本联合国在4月发布的《全球核安全报告》里还乐观地提到,美俄之间尽管有分歧,但《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仍是稳定器,如今看来,这个稳定器也开始松动。
欧洲国家的焦虑肉眼可见,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布鲁塞尔会议上公开表示,“不希望欧洲被卷入美俄核对抗的漩涡”。德国也在国会提出,反对进一步部署美军核武器在德境内。
法国总统马克龙
而俄罗斯身后的几个“盟友”,像白俄罗斯、伊朗,虽然嘴上支持,但也清楚,真要动起来,后果不是谁都能承受的。
各方都明白,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游戏,可问题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先收手。普京赌的是,美国不敢真动手,特朗普赌的是,俄罗斯终究扛不住制裁和压力。
到今天为止,特朗普仍在不停放话,俄罗斯继续调兵遣将。台面上的动作越来越多,台面下的博弈也越来越深。
参考资料:
《普京宣布导弹“海燕”试验完成,俄方确认“已通报美国”》2025年10月27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布达佩斯峰会“搁置” 美俄欧继续博弈》2025-10-23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