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品食材+南海功夫!南海菜之优品食材美食文化节“味”力继续
更新时间:2025-10-27 18:23 浏览量:5
南海的菜,越来越不像传统意义上的“家常菜”了。
你去吃一顿饭,服务员不光递菜单,还扫码给你看这道鸡从哪个村的鸡场来,哪天宰的,喂的什么玉米。
不是在卖菜,是在卖故事。
前两天去南海迎宾馆,一桌胡椒清远麻鸡,端上来香气直冲脑门。
厨师说,这鸡是清远的,但胡椒是本地种的,不是进口货。
你可能觉得这不就是个鸡吗?
可你不知道,为了这口鸡,南海已经认证了30道“名菜”,15种“名点”。
不是随便一个饭店挂个牌就能叫“南海菜”的。
更绝的是,贵州的香猪、天麻,现在直接拉到了南海的厨房。
黔东南的山货,和佛山的煲仔文化,硬是被搅在了一起。
有人嫌这不伦不类,可你真尝一口从江香猪炖香芋,会发现,这味道,居然比以前的猪脚饭更让人上瘾。
政府也不只是喊口号。
有餐馆开了新店,补十万;拿了“老字号”牌子,直接给五十万。
钱不是白给的,要求也狠:必须用本地食材,必须带徒弟,必须能讲清楚这道菜为什么是“南海的”。
现在连吃饭都能数字化了。
手机上点个菜,能查到食材从哪来,谁种的,谁运的,连运输车的温度记录都能翻出来。
不是为了炫技,是怕你吃了不舒服。
国庆那会儿,有人专程跑来,不是看祖庙,不是逛千灯湖,是冲着一条“美食+香云纱”的路线。
上午穿香云纱逛古村,中午吃一道用藤编蒸笼蒸的鱼,下午还能亲手编个篮子。
旅游不再是打卡拍照,是活在一道菜里。
明年还要搞20场美食嘉年华。
不是热闹两天就完,是真想把“南海菜”变成像潮汕牛肉、顺德鱼生那样,一说出口,别人就知道你吃过好东西。
有人问,这有啥意义?
意义就是,以前我们说“广府菜”,别人想到的是早茶和烧鹅。
现在,你得想想,南海是不是也能拿出一张属于自己的名片?
不是靠老字号撑着,是靠一块地、一户人家、一个厨师,把菜重新做了一遍。
你下次去南海,别只盯着网红店了。
去问问,哪家的煲,还在用柴火慢炖。
